javascript:; 鑫铂瑞:高硅含量负极用与固态/半固态电池用铜箔均已批量供货-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鑫铂瑞:高硅含量负极用与固态/半固态电池用铜箔均已批量供货

1.jpg

鑫铂瑞参展CIBF 2025

能源财经网5月17日讯(林音 广东深圳报道)当前,随着电子产品不断向高性能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对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的极致追求,市场对于电池性能的要求愈发严苛。在此背景下,技术革新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锂电铜箔,作为电池负极集流体,也踏上了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的变革之路。

鑫铂瑞董事长陈泽仁

鑫铂瑞董事长陈泽仁

“鑫铂瑞成立以来专注于锂电铜箔的研发与生产,随着固态/半固态电池的快速发展,公司目前主打高抗拉强度和高延伸率铜箔,公司高抗拉强度铜箔能做到高温环境下,强度不衰减,满足了大倍率快充的需求。”5月16日,鑫铂瑞董事长陈泽仁在与能源财经网交流时表示,这类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且高温下抗拉强度不衰减的铜箔是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的技术新需求,技术门槛较高。

产品持续向新,固态/半固态电池用铜箔及高硅含量负极用铜箔已批量供货

2018年,鑫铂瑞于“世界铜都”江西鹰潭诞生,注册资金1.66亿元。得益于当地浓厚的产业氛围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公司快速成长为一家集新能源新材料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陈泽仁介绍道:“鑫铂瑞专注布局锂电铜箔,客户主要集中在动力和储能两个领域,同时也密切关注机器人、低空飞行器(eVTOL)这些新兴领域的技术需求。”

eVTOL对电池轻量化与续航能力要求严苛,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也对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有刚性需求。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倒逼技术革新不断升级。两大新兴赛道的快速崛起为以固态电池为核心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鑫铂瑞

随着固态/半固态电池的研发转量产,固态电池用铜箔需求也增大。鑫铂瑞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成功开发出适用于固态电池的铜箔。这款铜箔在抗拉强度、高温衰减、粗糙度等方面优势明显,目前已实现批量供货,为鑫铂瑞赢得了市场先机。

不过,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敏锐发力只是鑫铂瑞研发成果的冰山一角。公司在研发上多点开花,3.5μm极薄锂电铜箔、高抗高延技术、低翘曲技术、合金铜箔、复合集流体等都是研发重点。

鑫铂瑞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控制研究所、中国有研技术研究院、中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湖北工程学院形成产学研合作,更为其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鑫铂瑞已获得32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国际PCT专利,还有4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软著,高抗高延技术更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成功跻身铜箔行业前十。

经过这几年市场的推广,鑫铂瑞的锂电铜箔产品已通过ATL、比亚迪、海辰储能、耀宁科技等头部电池厂商的认证,并进入核心供应链。

继续加码新型铜箔技术布局:涂炭、打孔、复合铜箔多维发力驱动电池革新

鑫铂瑞将聚焦涂炭铜箔、打孔铜箔及复合铜箔三大核心领域,深化技术研发与产能布局,以创新材料解决方案加速新能源电池产业升级,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在全球“双碳”目标的方针引领下,陈泽仁乐观预判,锂电铜箔行业未来仍旧会保持20%~30%的增速,尤其储能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而公司也会即将在鹰潭基地动工第三期工厂来满足当前的订单情况。

在产能方面,目前鑫铂瑞一期二期工厂已经全部投入运转,铜箔产能达到2万吨。随着三期设备的安装运转,公司整体产能将达到3.5万吨到4万吨的规模。

“我们对新能源这个赛道的发展充满信心,公司也在积极准备滁州和宜宾项目的落地。”不仅如此,陈泽仁还透露,鑫铂瑞也一直在积极观望海外市场的动态,规划了服务海外的团队计划,未来,公司也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开拓新的增长曲线,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结语:

在竞争激烈的锂电铜箔市场中,鑫铂瑞正以技术创新,竞速锂电铜箔变革之路。

面对市场对电池性能的严苛要求,鑫铂瑞始终聚焦锂电铜箔研发,不仅在固态/半固态电池用铜箔领域实现批量供货,还在多个研发方向上取得突破,凭借产学研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成果,成功跻身行业前十,赢得了众多头部客户的认可。同样,随着固态电池、超快充技术商业化提速,鑫铂瑞的多元化技术布局有望在铜箔市场中抢占先机,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鑫铂瑞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战略布局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相信在未来,鑫铂瑞将继续以创新引领铜箔行业发展变革,为推动电池新能源产业进步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