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池行业十大国际新闻:多国公布禁售燃油车 投资持续高热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7-12-29 07:17:27
2017年,国际上不断出台新政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英国、法国、挪威、荷兰、德国、印度等欧洲多国公布全面禁售燃油车时间表,将新一代汽车变革方向和战略规划问题推向了风口;韩国废除电池慢速充电所需时间规定,将阻挡中国比亚迪电动汽车在韩销售的最大绊脚石移除;欧盟酝酿碳信用额制度代替碳配额,引入碳排放信用额制度,车企可利用碳信用额来弥补其未能达到欧盟减排目标;德国法兰克福公司Terra E联合16家德国公司组建“电池行业联盟”,在产量上对抗特斯拉;与此同时,国际上对新能源产业投资持续高热,大众计划投资700亿欧元大规模发展电动车,500亿欧投向电动车电池,200亿欧投向电动车,其中,500亿欧元的全球电池总招标量中,有相当的比重会在中国实现;松下拟投资千亿日元在日本、中国、美国扩产动力电池,提高新能源领域竞争力;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LG化学、三星SDI、SK集团将投资23亿美元升级车载电池技术;宝马计划每年从传动装置和其他零部件采购中削减24亿欧元开支,为其转向电气化提供资金;新能源车产业向好的同时也会遭遇困境,其中,三星SDI天津工厂股权遭抛售,继三星SDI西安工厂暂停扩建、SKI北京厂关停、LG转让南京厂后,又一家韩系电池工厂出现生存危机;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 8000人大罢工导致铜产出的降低,铜材料开启新一轮涨价。
NO1、电动汽车时代来临 欧洲多国公布全面禁售燃油汽车时间表
新闻回放: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英国、法国等政府纷纷公开宣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此前挪威、荷兰、德国以及印度等国都有传出拟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辆,信息的集聚效应将新一代汽车变革方向和战略规划问题推向了风口,也给世界其他国家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据介绍,燃油车在欧洲有着明确的指向,主要就是指柴油车型。有数据表明,欧洲60%的汽车为柴油车,90%以上的出租车采用柴油发动机,SUV搭载柴油机的比例更是高达80%。欧洲车企在柴油发动机上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大众汽车为例,其销售的1000万辆柴油轿车绝大多数集中在欧洲,仅德国的柴油轿车保有量就高达1300万辆。
当前,欧洲已成为柴油乘用车保有量最多的地区。研究发现,柴油车排放污染是导致欧洲大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的重要原因。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表示,大众汽车在美国的“排放门”事件印证了这一点。(综合:经济日报 汽车头条)
NO2、韩国废除电池慢速充电所需时间规定 比亚迪和特斯拉或成最大受益者
新闻回放:据《韩民族日报》报道,韩国政府废除电动车电池慢速充电所需时间规定后,阻挡了中国比亚迪(BYD)电动汽车在韩销售的最大绊脚石或将被移除。
此前,韩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购买补助对象有所限定,电池慢速充电所需时间在10小时以内。而韩国环境部日前表示废除该规定,并于7月19日对包含最低充电速度标准内容的《有关电动汽车普及对象评价规定》修订案进行行政预告。关于修订理由,韩国环境部解释称,“制定充电所需时间限定为10个小时的标准,是为了解决消费者在电动汽车普及初期会遇到的充电时间过长等不便。但近期大多数电动汽车的性能均有所提高,配备了大容量电池的车辆也在陆续上市,所以也就有必要修改相关标准”。
报道称,电池慢速充电所需时间规定被废除后,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比亚迪和美国电动汽车企业特斯拉很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特斯拉批量生产的电动汽车Model 3,其慢速充电时间为13个小时,此前未能通过今年韩国环境部的提供购买补贴对象审查。(环球网)
NO3、抛弃柴油车 加快电动化:欧盟酝酿碳信用额制度代替碳配额
新闻回放:随着2021年日益逼近,各大车企的二氧化碳减排力度却似乎在减弱。据欧盟相关机构的数据,去年欧洲车企二氧化碳仅降低了1.4g/km,是10年以来降幅最小的一年。研究表明,欧洲二氧化碳排放量有12%来自于汽车尾气,正因如此,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众矢之的。
日前,欧盟官员表示,欧盟将寻求从2021年起将乘用车和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约1/3,并对汽车制造商实行政策激励,鼓励他们大力生产电动汽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欧盟计划引入碳排放信用额制度,未来汽车制造商可以通过碳信用额来弥补其未能达到欧盟碳排放目标而产生的缺口。欧盟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议案有意回避碳配额问题,用碳积分来替代,车企可以利用发展电动汽车得到的碳信用额来弥补之前未曾达到的减排目标。针对车企抱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匮乏,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的问题,欧盟计划向各国政府、地区和城市下拨8亿欧元用于充电桩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在2018年~2020年期间投资2亿欧元用于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国汽车报网)
NO4、德国政府支持欧盟组建“电池行业联盟” 对抗特斯拉
新闻回放:在全球电池生产领域,欧洲已经感受到来自亚洲和美国的巨大竞争压力。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电池供应商分别是比亚迪、日本松下和宁德时代,均为亚洲企业,其中有两家来自中国。全球其他主要电池供应商还包括日本NEC、韩国LG和三星电子、美国的特斯拉等。据悉,电池和电力传输成本目前占到汽车总成本的约40%,欧洲电池供应的短缺主要由日本和韩国电池厂商填补。
为应对竞争,8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法兰克福公司Terra E联合16家德国公司组建联盟,打算建立一个锂离子电池工厂,以在产量上挑战特斯拉公司的Gigafactory。
欧盟此举意味着,欧洲国家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不能填补能源储备技术方面的生产空白,欧洲主要行业就有可能落后于其他国家。锂离子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来源。它们还有助于让输送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电网实现运营平衡。(综合:经济参考报 Techweb 凤凰科技)
#p#
NO5、大众汽车公布大规模电动车发展计划 共投资700亿欧元
新闻回放:9月11日,德国《汽车周刊》报道,大众公布大规模电动车发展计划《Roadmap E》,到2030年大众全部车型都将有电动版,投资500亿欧到电动车电池,200亿欧到电动车。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积分制的实施临近,大众国产电动车已快速进入筹备阶段。海兹曼称,三大合资车企已经共同启动动力电池的招标。按照大众汽车到2020年提供4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第一阶段目标来看,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招标。
而这场招标也是大众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动力电池招标的一部分。今年9月,大众宣布将投资500亿欧元到电动车电池,目标是在中国、欧洲及北美市场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随即启动了招标程序。大众汽车表示,这将是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采购项目之一。海兹曼确认,“大众500亿欧元的全球电池总招标量中,有相当的比重会在中国实现。”根据计划,大众2025年全球预计销售300万辆新能源车,而其中一半将在中国实现。(综合:经济观察报 腾讯汽车)
NO6、松下拟在中日美扩产动力电池 总投资额或超千亿日元
新闻回放:据日经中文网10月26日报道,松下将在设有纯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日本、中国、美国同时增产。将在中国大连新建第二栋厂房、将生产规模提高约1倍。以中国及欧洲为中心,世界各地正在加快推进从传统燃油车转向纯电动车。在这一背景下,松下大举增产作为纯电车等的核心部件的举措将有利于提高存在交易关系的日本汽车厂商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
松下是全球最大的车载用锂离子电池厂商,在面向乘用车的锂电池市场上占据约40%的份额。该公司将车载电池定位为增长领域,已开始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对中日美三个基地的总投资额可能达到1000亿日元规模。(凤凰网财经)
NO7、韩国三大电池制造商将投资23亿美元 升级车载电池技术
新闻回放:据韩联社9月8日报道,韩国能源部于当日表示,该国三大电池制造商即LG化学有限公司、三星旗下的SDI公司以及SK集团,计划在2020年之前投资2.6万亿韩元(约合23亿美元),以升级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并扩大在韩国本土的产量。
在与能源部长共同举行的会议上,此项计划被宣布,此外他们还讨论了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生存。工业和能源部表示,三家公司计划斥资610亿韩元,为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升级电池装置,再在生产设备上投入2万亿韩元。“二级电池行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具有巨大的潜力,因为它在电动汽车、无人机和可再生能源领域都产生了涟漪效应。”(环球网)
NO8、宝马计划每年削减20亿欧元开支 大力发展电动车
新闻回放:据彭博社报道,宝马计划从每年的传动装置和其他零部件采购中削减20亿欧元(约合155.36亿人民币),以为其转向电气化提供资金。
宝马计划在2025年推出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12款纯电动车型,13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宝马采购主管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表示,为了全面实现这一目标,宝马正寻求从每年400亿欧元的汽车零部件方面削减约5%的预算。(新浪汽车)
NO9、三星SDI天津工厂股权遭抛售 韩系动力电池在华全面溃败
新闻回放:当前,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LG化学、SK Innovation、三星SDI都积极在欧洲建立动力电池工厂。据悉,LG化学目前正在波兰弗罗茨瓦夫建设动力电池工厂,该工厂预计将于明年末完工。近日,SK Innovation宣布,公司计划在欧洲建立一家电池工厂,为其大客户戴姆勒供货。另外,三星SDI位于匈牙利格德的动力电池工厂已于5月底竣工,计划明年正式投产。
与韩国动力电池巨头在欧洲大肆扩张相比,他们在中国的发展与韩系车的境遇一样,十分艰难。韩国汽车厂商的动力电池产品从去年起就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中“失宠”,失去了与补贴绑定之后的价格优势。10月16日,据产权交易中心的挂牌公告显示,此次天津中环将转让10%的股权,经开国资则转让手中持有的全部20%股权,共计30%的股权。
这是继三星SDI西安工厂暂停扩建、SKI北京厂关停、LG转让南京厂后,今年年内又一家韩系电池工厂出现生存危机。由于产品无法登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白名单,继而无法享受政府补贴,这导致韩系动力电池从去年开始就不断丧失大批订单,曾经雄心勃勃拟斥资数亿在中国扩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计划已全部搁浅。(综合:中国汽车报 经济观察报)
NO10、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 8000人大罢工 铜材料开启新一轮涨价
新闻回放:在铜箔持续涨价之际,5月2日,据海外媒体报道称,来自印尼FreeportMcMoRan公司的数千名工人在週5月1日于巴布亚(Papua)矿区附近举行集会,工会领导人表示,此次是抗议与政府的合同纠纷而导致裁员的事件。在32000名员工中,有三分之一会参与自5月1日至本月底,于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berg矿山的罢工行动。
据报道称,随着新采矿规则的15周停产政策,Freeport正在与政府达成临时协议,在Grasberg试图提高产量和出口,但客户担心罢工的动盪将会影响原料供应。Freeport已经裁员了约10%的员工,并警告将可能再减少5000名员工以减少损失,此举引发了工人抗议。工会领导人AserGobai表示:“我们还在等待,我们希望以透明、公平的态度解决问题,我们也不想发动罢工。目前约有8000名工人在Timika区参与了罢工行动。”
铜作为最上游的原材料,一旦其缺货势必将会影响到整个下游产业链,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作为当前全球最大的铜矿,Grasberg铜矿几千人的长达一个月的罢工事故势必会导致铜产出的降低,正如海外媒体所报道,铜的出口业务一旦受到延误的话可能会拉高铜价,而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铜需求量非常大,这将对中国市场造成重大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市场,如果铜材料缺货涨价,这或许将延伸到下游的PCB和锂电池等,对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可想而知!(旭日手机产业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