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态电池备战装车!半个月内10余家公司密集披露新进展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陈语 时间:2025-07-17 16:47:48
固态电池产业化持续释放积极信号!目前,固态电池市场参与者主要包括车企、电池企业、固态电池创业型企业以及跨界布局企业,仅2025年7月以来,就有多家企业披露了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最新进展或量产时间。
量产捷报频传 全固态电池备战装车
7月4日,安徽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条GWh级新型固态电池生产线首批工程样件成功下线。据悉,此次投产的生产线核心装备集成正负极电芯自动涂布、电极隔膜复合、动态热封等八大功能,总长超35米,设计产能达1.25GWh。在能量密度方面,公司已实现第一代产品超300Wh/kg,第二代400Wh/kg产品样件进入试制阶段,并计划于2027年推出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的第三代全固态电池。
7月7日晚间,上海洗霸(603200)发布公告,公司计划在董事会决策范围内参与竞拍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挂牌转让的硫化锂业务相关资产。资料显示,硫化锂材料是有研稀土自主研发成功的新产品,主要用作生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原材料,已实现小批量销售。
7月8日,利元亨(688499)宣布,公司承接国内某头部企业的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已开始陆续交货。公司已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工艺全线覆盖,形成了涵盖高压致密化工艺、电解质与极片复合工艺、封装工艺及高压化成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体系。
7月9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文称,其工艺突破已将产品变成量产现实,除了与长安汽车、南都电源等企业开展合作,太蓝也在积极推动固态电池产品在无人机、机器人、3C电子等市场的应用落地,无论是出行、还是手持使用,这意味着更安全的能源方案正加速走入普通消费者的身边。
7月10日,欣旺达(300207)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宣布,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并于2027年推出第二代产品,以推进其电池技术创新战略。
7月10日,华盛锂电(688353)在接待机构调研时提到,公司近年持续关注固态电池材料的研发,目前已完成了多种固态/半固态电池适配材料的实验室试制,比如半固态电解质添加剂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高纯硫化锂、新型硅碳负极、单壁纳米管导电剂等。上述材料尚不具备规模化、工业化的生产能力,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7月11日,长安汽车(000625)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7月11日,星云股份(300648)在互动平台披露,作为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先企业,公司已针对下游固态电池领域客户的主要路线布局,近期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固态电池智能化生产线顺利完成向国内某知名客户交付验收。
7月11日,厦钨新能(688788)在互动平台披露,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重点在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方面布局:(1)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公司与下游客户在技术研发上保持密切的交流合作;(2)在固态电解质方面,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沉淀,开发出新的硫化锂合成工艺,目前从小试、中试结果来看,技术指标良好。
7月14日,孚能科技(688567)提到,公司第一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400Wh/kg,第二代采用富锂/高镍正极、金属锂负极,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后续引入无负极技术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将超过500Wh/kg。今年8月,孚能科技将向战略合作伙伴交付硫化物体系全固态电池,其采用高硅负极与全固态技术,经剪切、加热、针刺测试均不起火,综合性能卓越。
7月15日,德尔股份(300473)在互动平台披露,公司已在上海建成固态电池样品试制线,并在进行各项技术测试。公司目前在积极推进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建设,并在中试线跑通后根据客户和产品开发进度和市场需求,逐步开始规划实施量产线建设。
政策端持续加码 应用端利好不断
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的背后,是政策端与应用端的双重发力。
在政策端,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支持锂电池、钠电池向固态化发展,并提出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4月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标准工作要点,首次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建设核心,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全固态电池等标准体系。
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加快全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在役检测、动力电池标识标签等标准研制,不断优化动力电池性能要求。
除了中央政策定调,地方性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也接连出台,从标准统一,资金精准扶持、产业链协同等多维度发力,助力固态电池产业加速发展。
在应用端,车企方面,上汽、广汽、奇瑞、长安、东风、吉利、蔚来、赛力斯、丰田、大众、日产、现代、通用、宝马、福特、奔驰等国内外车企均曾表态,2027-2030年,固态电池有望迎来量产装车。
电池方面,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辉能科技、赣锋锂业、宁德时代、太蓝新能源、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24M Technologies、Solid Power、QuantumScape、Factorial Energy、LGES、三星SDI、Blue Solutions等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形成一定的竞争力,部分企业已官宣了全固态电池产品上车时间。而在产能方面,有数据显示,仅国内固态电池已有/在建/规划产能就达数百GWh。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到5.3GWh,同比大幅增长4.3倍,全部为半固态电池,主要为中国企业生产。
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
东驰能源董事长谢海明近日提到,“固态电池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但通过半固态、准固态的渐进式路线,我们正稳步推进技术落地。2030年30%的渗透率预测,正是基于当前产业进展作出的合理预判。”
下游需求市场推动下,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装备等上游企业也纷纷向固态电池领域延伸布局。
据电池网近日梳理的数据显示,从上半年官宣的新项目来看,统计在内的13个固态电池领域项目中,11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15.7亿元。其中,9个项目为电池项目,3个项目为电解质相关项目,1个项目与复合铜箔相关。
EVTank分析称,未来几年将进入固态电池生产线大规模的建设和投产期,固态电池设备将成为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最先受益的环节,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079.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前固态电池的战略重心仍聚焦于车端应用,但其产业化版图正加速向微型交通(如高端电动两轮车)、储能(已有半固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并网)、低空经济(例如eVTOL)、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渗透。
其中,人形机器人、eVTOL行业的兴起将为固态电池应用开辟新领域,同时电池技术的进步也为这些新兴行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提供坚实发展基础。
技术突破提速 硫化物市场份额提升
尽管政策端、应用端积极信号明确,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固态电池仍处于技术路线选择、材料体系搭建、量产工艺完善、成本桎梏突破的市场化导入初期阶段。
资料显示,基于电解质体系的不同进行分类,聚合物电解质和氧化物电解质主要用于当前半固态电池,硫化物和卤化物主要用于未来全固态电池,少部分用于半固态电池掺杂使用。
EVTank指出,2024年中国聚合物和氧化物电解质出货量占比超过98%,少量使用硫化物和卤化物。其预计,随着全固态电池的逐步产业化,硫化物电解质的出货量占比会逐步提升,到2030年,硫化物电解质的总体出货量占比将达到29.5%,其中在全固态电池电解质中,硫化物电解质的市场份额将达到65%。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也给出了技术路线图:2025-2027年以石墨/低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2027-2030年以高硅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2030年以后,以锂负极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为主。
从企业布局来看,日韩企业多数押注实现难度最大、性能相对较优的硫化物技术路线,欧洲偏向聚合物路线,中国和美国企业技术路线趋向多元化。
国内企业中,宁德时代研发硫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技术;比亚迪致力于将刀片电池技术与硫化物结合;赣锋锂业与孚能科技并行推进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条技术路线,以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为代表的企业,则主要聚焦氧化物路线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生产效率和快充等性能上,已基本满足车用需求,但当前高昂的成本阻碍了其市场渗透。以半固态三元电池为例,其成本集中在0.8-1.1元/瓦时,是液态高镍三元电池成本的一倍。
东吴证券日前在研报中也提到,硫化物电解质价格目前在千万元/吨(硫化锂几百万元/吨),根据项目指引,2026年需降至250万元/吨(硫化锂几十万元/吨),后续降至几十万元/吨(硫化锂20万元/吨),若实现,2030年固态电池成本有望降至接近液态电池水平,在低空、动力和机器人领域开启规模放量!
结语:从产业进展观察,固态电池已行至产业化临界点,其技术迭代正持续突破更高能量密度、更长循环寿命及更宽工作温域等核心性能极限。业界普遍预判,2025年至2030年将迎来半固态电池加速商业化应用的发展窗口期,全固态电池也将在界面阻抗改善、锂枝晶抑制、干法工艺及静压工艺等关键技术及工艺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迈入小规模量产阶段。届时固态电池量产产品的能量密度有望从当前的300Wh/kg提升至400–600Wh/kg,并在性能、成本与可靠性等维度实现全面突破。
2025年以来,半固态电池、钠电池等示范应用持续上量,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时间节点亦渐行渐近,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挑战升级,如何抢占制高点?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将针对“技术破局:固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革新与产业挑战”等分论坛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届时,600+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