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新三板精选层锂电股Q1营收:贝特瑞18.53亿 长虹能源6.48亿-财经观察-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新三板精选层锂电股Q1营收:贝特瑞18.53亿 长虹能源6.48亿

锂电池

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官网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4月3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为7580家,其中,精选层公司为51家。电池网梳理发现,51家精选层公司中,仅有贝特瑞(835185)和长虹能源(836239)两家公司涉足锂电池产业。不过,这两家公司在今年一季度都有着不错的业绩表现,净利实现同比翻倍:

贝特瑞Q1营收18.53亿 净利同比上升97.08%

贝特瑞(835185)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8.53亿元,同比上升167.0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2亿元,同比上升97.08%。公司称,一季度业绩大增,主要是因1-3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锂离子电池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公司产品销量快速增加。

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宝安集团旗下的控股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碳纳米材料,包括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石墨烯材料三大业务板块,是集基础研发、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交易,2020年7月晋级新三板精选层。

2020年,贝特瑞实现营业收入44.51亿元,同比上涨1.41%。其中,负极材料销量75,275.82吨,实现营业收入31.51亿元,销量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7.61%、7.57%;正极材料销量21,388.42吨,实现营业收入10.42亿元,销量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8.04%、29.26%。

除了锂电材料业务,贝特瑞已开始涉足电池制造领域。今年4月份,贝特瑞子公司深圳市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纳米”)还宣布,拟在襄阳高新区内投资建设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贝特瑞纳米拟通过设立子公司湖北贝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生产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

项目进区协议显示,贝特瑞纳米在汽车工业园区原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已建好厂区投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项目,总投资11亿元人民币。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一期投资预计5亿元;二期预计于一期项目满产后进行建设。

长虹能源Q1营收6.48亿 净利同比增长126%

长虹能源(836239)今年一季度实现营收6.48亿元,同比增长108%;净利润5210万元,同比增长126%;扣非净利润5114万元,同比增长138.31%。

长虹能源是高性能碱锰电池、高倍率锂电池提供商,于今年2月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公司去年实现营收19.52亿元,同比增长37.77%;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54.59%;规模、利润等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

其中,2020年长虹能源碱电营收11.06亿,同比增长32.98%;碳电营收6658万元,同比减少37.86%;锂电营收7.41亿元,同比增长78.41%。公司称,碱电、锂电营收同比增幅较大,主要为公司持续加大对高性能碱锰电池的研究、高倍率锂电池的技术研发,子公司扩能带动产销规模进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创业板《转板上市试行办法》已于今年2月26日正式出台落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转板上市监管指引》也在同日发布,新三板企业转板上市已有章可循。

从市值及财务指标数据来看,贝特瑞、长虹能源均已符合科创板、创业板转板上市财务标准一:科创板转板上市财务标准一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创业板转板上市财务标准一要求“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

4月15日,贝特瑞2020年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及保荐机构一直对转板上市相关政策保持关注。但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目前监管部门尚未明确三板精选层企业转板是否适用证监会分拆上市相关政策。

电池网还了解到,除了贝特瑞和长虹能源,精选层锂电池产业上市公司将再添新成员:在4月26日召开的精选层2021年第5次审议会议上,德瑞锂电也已成功过会。

德瑞锂电于2015年9月挂牌新三板,主要生产国内圆柱形锂锰电池,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4亿元,净利润为3442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07%。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