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一季度30家营收净利双增长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21-05-08 08:45:22
近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20年全年及2021年一季度业绩已披露完毕,根据上市公司公告,电池网(微号:mybattery)统计了35家正极材料及上游钴锂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情况发现,今年一季度产业链公司业绩回暖迹象十分明显:一季度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实现增长的公司多达30家,而在2020年仅有16家。
从营业收入来看,统计在内的35家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总计5844.34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66.98亿元;紫金矿业、洛阳钼业、四川路桥、中化国际、盛屯矿业、华友钴业、厦门钨业、*ST盐湖、格林美、玉龙股份等10家公司营业收入超百亿,其中紫金矿业和洛阳钼业营业收入超千亿;营业收入翻倍增长仅有玉龙股份1家,而负增长的公司多达15家。
2021年一季度,35家公司营业收入总计1742.48亿元,平均营业收入49.78亿元;营业收入逾10亿的有18家,其中紫金矿业、洛阳钼业、中化国际、四川路桥、盛屯矿业5家公司营收超100亿元;10家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倍,但也有4家公司营收负增长。
从净利润来看,统计在内的35家公司,2020年净利润总计173.16亿元,平均净利润4.95亿元。其中,紫金矿业、四川路桥、洛阳钼业、*ST盐湖、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6家公司净利润逾10亿元;12家公司净利润负增长;5家公司出现亏损。
2021年一季度,35家公司净利润总计96.68亿元,平均净利润2.76亿元;净利润超1亿元的有19家,其中,紫金矿业、四川路桥、洛阳钼业净利润超10亿元;29家公司实现翻倍增长,其中,赣锋锂业、海南矿业、中化国际、盛屯矿业、雅化集团增长逾10倍;亏损及负增长的公司分别仅有1家。
值得注意的是,35家公司中,30家能查询到研发费用情况。具体来看,2021年一季度研发费用正增长的有23家,其中9家增幅超1倍;研发费用超1亿元的厦门钨业、中化国际、杉杉股份、四川路桥、格林美、紫金矿业、华友钴业等7家。2020年,研发费用正增长的有19家,其中3家增幅超1倍;16家研发费用超1亿元,但超10亿元仅有四川路桥一家。
此外,在销售毛利率方面,2021年一季度18家公司销售毛利率超20%;2020年14家公司销售毛利率超20%。
总体而言,今年一季度正极材料及上游钴锂原材料上市公司业绩表现明显强于去年全年,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信息来看,究其原因,主要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电池行业景气度回升,以及受疫情及政策因素影响,严重依赖进口的钴、锂资源供给受限,带动电池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涨”声四起,龙头公司基本以满产运行为主,相关上市公司产品量价齐升,利润大幅增长。
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为例,今年1月初,国内动力型优等品磷酸铁锂均价还不到3.8万元/吨,目前的报价已突破5万元/吨。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认为,本轮电池材料价格普涨,是由于供需错配、全球货币超发等影响,预计涨价仍将持续,但涨幅会有所放缓。例如,磷酸铁锂近半年来市场渗透率明显加快,成本低与高安全性是关键因素,如果价格涨幅过大,成本优势不再,市场需求也将放缓。
此外,5月5日,国际能源署(IEA)表示,西方国家应该考虑储备钴和锂等关键电池金属,这是该机构对伴随绿色能源转型而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发出的严厉警告。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的《中国锂工业发展报告》,全世界锂储量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三个国家,合计约占世界锂储量的75%。
电池网注意到,对于钴、锂、镍等电池原材料的提前布局和掌控,国内公司一直非常重视,今年以来,接连有公司加码布局:4月10日,宁德时代与洛阳钼业在新能源金属资源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携手开发KFM铜钴矿;3月23日,为抢占镍资源先机,格林美通过议案,将印尼镍资源项目股权增至72%;3月1日,青山实业与华友钴业、中伟股份签订高冰镍供应协议。三方共同约定青山实业将于2021年10月开始一年内向华友钴业供应6万吨高冰镍,向中伟股份供应4万吨高冰镍;2月28日,宜春市人民政府和国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宜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投资115亿元建设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包括碳酸锂生产、锂电池配套材料等产业化项目。
来自EVTank、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伊维经济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由2014年的30.4Gwh增长到158.5Gwh,全球占比提升至53.8%。2025年锂离子电池全球需求量预计将正式迈入TWH时代,其中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将达到919.4Gwh。
锂电池需求向好,将进一步提振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需求。
而在供应端,由于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及政策形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预计今年全球钴、锂、镍资源供应增量有限,下游需求持续增长,而供应受限,或将为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提供支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