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剧透”最新业绩:1家预亏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林音 时间:2023-10-06 12:17:37
图片来源:林洋能源
在半年报收官不久,不少上市公司已晒出了三季度业绩预告。有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已有127家上市公司“剧透”三季报,净利润预增的公司约有82家,整体来看呈现修复趋势。业内人士分析,在政策合力起效下,8月国内经济数据向好,后续仍有一定发力空间。当前或为较好的布局窗口期,三季报业绩或将成为景气度的重要指引。
在上半年业绩增速出现明显分化之后,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三季度“答卷”被不少投资者视作验证全年业绩景气度的重要线索。有券商机构曾预言,下半年,锂电产业链去库存完成,供需结构将边际改善,在此背景下,上下游产业链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到底如何?
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电池网梳理发现,已有多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度业绩预告,分别为:上交所科创板的海目星、容百科技,上交所主板的林洋能源,深交所创业板的波长光电,以及北交所的安达科技。
具体情况如下:
海目星前三季度营收预超33亿元 同比增长逾39.19%
9月26日晚间,海目星(688559)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司已经完成2023年第三季度的初步核算工作。根据公司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约33亿元至35亿元,同比增长约39.19%至47.63%。
资料显示,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是激光及自动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海目星目前主要聚焦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光伏、新型显示、消费电子、钣金加工、泛半导体等行业激光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在激光、自动化和智能化综合运用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
在日前的调研活动中,海目星介绍道,公司成立最初主要从事中小功率激光器的研发,2011年公司结合激光与自动化技术,开始为3C领域龙头提供自动化加工设备,2014年取得苹果供应商资质,2015年布局锂电新能源激光及自动化设备市场,在2021年公司布局光伏行业。
海目星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持续保持着与头部客户的密切合作,例如富士康、伟创力、立讯精密、京东方、蓝思科技、特斯拉、宁德时代、长城汽车、蜂巢能源、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或知名企业客户,实施了多个标杆项目和批量化的交付,并打造出多个应用样板工程。随着新业务开拓,公司客户也会呈现多样化。
储能板块业务快速增长 林洋能源前三季度净利预达7.34亿元
9月21日晚间,林洋能源(601222)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45亿元到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8.98亿元到13.98亿元,同比增加24.91%到38.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5亿元到8.8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0.71亿元到1.51亿元,同比增加9.70%到20.60%。
林洋能源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6.0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14亿元。
对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林洋能源表示,前三季度,公司紧抓市场机遇,智能板块不断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全面提升智能配用电产品的竞争力;新能源板块投资建设的N型TOPCon高效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顺利量产,EPC项目加快落地推进;储能板块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业务快速增长,促进了公司整体业绩的增长。
林洋能源三季度业绩预告披露同日,华鑫证券研报分析,林洋能源储能布局逐渐完善,优质项目储备丰富。2023年上半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林洋亿纬交付超GWh的储能产品,顺利并网多个储能项目,公司实现储能销售收入9.87亿元,业务布局逐渐完善:1)产能方面,公司参股公司亿纬林洋10GWh储能专用电芯项目已竣工投产,电芯自供比例提升;江苏启东储能电池PACK及直流侧系统基地的第二条PACK生产线已投产,目前年产能达3GWh;2)订单方面,公司在山东、新疆、江苏、安徽、湖北、内蒙古、广西、甘肃、贵州等地加速储能项目布局,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成功获批近GWh共享储能项目,累计储备储能项目超5GWh;3)产品方面,除布局大型储能产品外,公司的液冷小柜工商业储能产品线也已正式发布,并在上半年实现批量供货。
磷酸锰铁锂销量连续三季度增长 容百科技第三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预翻倍
9月7日晚间,容百科技(688005)发布第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第三季度净利2.2亿元-2.8亿元,同比增20.76%-53.7%。公司称,第三季度,三元正极行业逐步企稳,国内需求进入旺季,公司在国内市场快速出货的同时,在海外客户方面也取得实质性突破,第三季度公司已实现某欧美大客户单月订单约800吨,相较于之前预期,进度大幅提前。
容百科技还提到,2023年第二季度,受原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盈利短暂承压;第三季度呈现全面高增态势,利润和销量均实现同、环比增长。其中,单吨净利快速恢复,实现环比增长约150%,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同时,公司三元正极销量预计环比增长约50%,将超越一、二季度单季出货水平。公司磷酸锰铁锂销量实现连续三季度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出货量环比增长100%,将配合下游及终端客户开发进度持续加速出货。
展望第四季度,容百科技称,随着海外市场加速拓展,磷酸锰铁锂继续放量以及钠电正极材料开始量产,预计公司第四季度环比仍将持续增长,销量及利润将保持稳步提升态势,综合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在正极材料领域保持优势地位。
波长光电前三季度营收预超2.85亿元 净利润逾5700万元
波长光电(301421)上市前披露的招股书中显示,结合当前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公司2023年1-9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3.1亿元,同比增长13.77%-23.7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700-6000万元,同比增长20.72%-27.07%。
资料显示,波长光电是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的主要供应商,长期专注于服务工业激光加工和红外热成像领域,提供各类光学设备、光学设计以及光学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激光光学领域,公司开发了应用于显示面板切割等柔性精密激光微加工领域的皮秒、飞秒紫外远心场镜,开发了应用于动力电池加工的极耳切割镜头、高功率焊接镜头以及为3D增材制造定制的连续变倍镜头,均已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波长光电主要客户包括大族激光、华工科技、高德红外、久之洋、美国IPG阿帕奇等行业内众多知名大型企业,公司与上述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赢得良好口碑。
其中,按照终端客户产品应用领域分类来看,2020年-2022年,波长光电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产品收入分别为1,149.04万元、1,845.51万元、2,964.16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4.37%、6.05%、8.79%。
波长光电表示,近年来,受益于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增长,公司该领域新能源动力电池极耳切割镜头等产品收入也保持增长态势,收入占比逐年上升。
安达科技前三季度业绩预亏逾3.5亿元 同比下降超163.14%
8月23日,A股上市公司安达科技(830809)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3年1-9月业绩预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亿至-3.50亿,净利润同比下降163.14%至149.11%。
公司基于以下原因作出上述预测:根据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等情况。
资料显示,安达科技创建于1996年8月,主要从事磷酸铁锂及其前驱体磷酸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4年6月18日,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于2023年3月23日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贵州省首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2022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14.2万吨,同比增长151.0%,其产值在磷酸铁锂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增长至1655.9亿元。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安达科技2022年磷酸铁锂市占率国内排名第六,磷酸铁市占率位居国内第四位。
老技术产能扩张后 新技术落地备受关注
电池网梳理发现,相较于前几年产能规模地不断提升,从去年以来,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产品、新技术成为企业大力布局的重中之重。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特斯拉Model 3改款车型开始试生产,将会采用宁德时代新型M3P电池,锰铁锂和复合铜箔的产业化进程也有所突破。另外,作为新型磷酸盐系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的优势,以及头部企业的投产进程,也是今年的看点。”
值得一提的是,8月24日,容百科技在广东省深圳市举办全球化战略发布会暨磷酸锰铁锂进展及规划发布会上宣布,计划于2025年底在海内外建成14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2030年底在海内外建成56万吨/年磷酸锰铁锂产能,容百科技将充分利用自身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先发优势,推进在亚、欧、美的产能建设工作,抓住海外市场机会,保持全球化进程中的领先优势。
除了容百科技,另一边海目星也一直专注于市场开拓和新品研发。自上市以来,公司研发费用逐年递增,2021年研发费用总额1.58亿元,2022年4.15亿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2.41亿,同比增长72.71%。近年来,海目星一直在高速成长的周期中,自2016年起,公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复合增长率达45.5%。截止上半年,在手订单已累计85亿元。
容百科技和海目星不是个例,在下游需求不断提高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持续落地,同样,具有创新能力、不断提供符合客户当下需求的产品技术,对企业来说,才能真正地赋能业绩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