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近1675亿元!前两月电池新能源领域投资扩产项目汇总-财经观察-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近1675亿元!前两月电池新能源领域投资扩产项目汇总

图片来源:四川卫视

图片来源:四川卫视

虽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内卷”持续了整个2023年,但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电池产业依旧延续增长态势,全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940GWh,同比增长25%,行业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 

另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今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108.8GWh,累计同比增长29.5%;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0.3GWh,累计同比增长32%。 

与此同时,我国电池新能源领域投资扩产也在持续推进。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1-2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共有44个新的项目投资计划发布,其中,38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累计投资额达1674.59亿元。 

从项目布局的特点来看,头部企业布局依然谨慎、储能布局依旧火热、新一代电池项目加速落地。 

2024年前两月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汇总

储能布局依旧火热 应用场景有望再扩容 

电池网注意到,1-2月,统计在内的44个项目中,储能赛道依然占据大头,仅名称中带有储能二字的项目就达18个之多,有些项目名称虽然没有明确标明,但其应用领域也已大多涵盖储能,以鹏飞集团和福建巨电在山西孝义落地的百亿级项目为例,其在项目签约时就曾透露,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动力、储能等领域。 

储能赛道依旧火热的背后很大程度得益于未来发展前景的广阔空间。从当前需求来看,储能已覆盖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并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应用场景一再扩容,其在参与电网调峰、频率调节、电压支撑等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方面的作用更是进一步显现。 

国家能源局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最火的AI赛道也因“吃电”凶猛而有望加入到储能应用领域。《纽约客》杂志近日报道,OpenAI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每天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用于处理约2亿个用户请求,相当于美国家庭每天用电量的1.7万多倍,展现了其超强的电力需求。马斯克对此也表示,未来两年可能从“缺硅”转变为“缺电”,电力短缺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阻碍。而以上种种,或可为储能产业应用再添新场景。 

巨大电力需求下,储能赛道布局火爆,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仅从当前储能电芯价格来看,最低价格已至0.32元/Wh,而在2023年年初,还维持在0.92元/Wh。 

竞争加剧下,淘汰赛也在加速演进,一批经不住考验的储能领域项目已然倒下,2024年,储能赛道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刘刚在与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团交流时表示,2024年将是一个大筛选的过程,最迟到明年上半年结束,优胜劣汰后,无论从公司实力上,包括产品竞争力上,将会分流很多。 

技术持续发力 新一代电池项目加速落地 

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似乎已成为企业发力的核心武器之一。在下游应用市场对电池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各路玩家也正在加速推进新一代电池技术产业化落地脚步。 

从1-2月统计在内的新投资项目来看,固态电池领域又迎来一百亿级项目官宣,涉及年产10GWh固态锂电池及PACK制造生产,投资方为鹏飞集团和福建巨电。电池网注意到,福建巨电参股企业江西巨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还在江西省赣州龙南布局有另一百亿级固态电池项目,产能为年产10GWh固态锂电池、PACK系统、储能系统,目前一期项目已开工。 

除了固态电池,钠电池布局也在全线提速。仅从1-2月统计在内的新投资项目来看,就有5大项目涉及钠电池领域,包括麓元能材在山东滨州布局的GW级大型储能项目及钠离子电芯建设;华纳新能源在山东临沂落地的钠离子电池项目;星空钠电和辽宁宏成供电在四川达州共同布局的钠离子电池产业综合项目;华友控股和中广核风电在广西玉林签约的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智能制造零碳产业园项目;超钠新能源在四川德阳布局的规模化储能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产业化项目。 其中,四川达州钠离子电池产业综合项目预计总投资115亿元。

从中汽协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1-2月,我国半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实现装车。配套电池企业分别为卫蓝新能源和宁德时代。 

卫蓝新能源方面,在近日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调研团一行到访江苏卫蓝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时,公司副总经理甄小立透露,随着公司现在对半固态技术的掌握,再加上材料端的一些改进和工艺上的摸索,卫蓝新能源暂定于2027年左右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 

宁德时代方面,在技术和产品双双发力下,公司已连续7年登顶动力电池市场全球第一,另在韩国研究机构SNE最新披露的数据中,宁德时代动力电池海外市场装机量也已超越LG新能源,登上冠军宝座。 

除了国内新一代电池产业加速推进外,韩国三巨头在新兴电池领域也在暗暗发力。近日,电池网在《聚焦固态/快充/磷酸铁锂等领域 三大韩系电池巨头量产计划公布》一文中提到,在韩国规模最大的电池展“Inter Battery 2024”上,三大韩系电池巨头竞相公布其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46系列圆柱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快充电池、无钴电池等电池方面的研发生产最新进展。  

结语: 

当前,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已从全员入局分羹进入到了深度筛选的调整环节,项目签约落地也并不意味着就能直通达产、卖得出去,要想抢占并稳住市场份额,还在硬核技术、客户拓展、资本运营等多方面考验着企业的能力与实力。在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看来,当前的“卷”,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电池技术不断得到优化,最终成为一个更具安全、性价比更高的好产品,伴随应用场景的逐步扩容,前景依旧宽广。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中,曾毓群/刘静瑜/张天任/董明珠/李良彬/陈雪华/李长东等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大佬也纷纷建言,就当下电池新能源热点问题献策,而这些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从“内卷”走向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