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张倩 时间:2023-10-22 10:59:06
【编者按】10月19日,由EVTank、海融网(hirohida.com)、电池网(itdcw.com)、伊维经济研究院、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锂电池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正式出炉。
该竞争力榜单于ABEC 2014(第2届电池“达沃斯”)论坛上首次发布,现已连续发布10届。
“不惟一规模、不惟一产能、不惟一体制”是该榜单多年来坚持的重要评价原则。通过产能情况、产销数据、客户结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综合口碑、公司信用、产品品质、技术实力、经营机制、媒体披露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全面的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并结合专家评定等定性指标最终筛选出各细分领域产业链十强企业名单。
2023年度的榜单,研究工作组主要对2023年以来中国国内锂电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能源乘用车及充电桩运营服务企业等八个细分领域进行了研究与评定,目的主要是从多维度客观评价产业链企业的中长期核心竞争实力,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挖掘真正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为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产业链企业、学术机构等筛选合作对象提供参考。
该竞争力榜单主要基于联合发布单位长期对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及重点企业的跟踪研究积累、实地走访和电话访谈并结合EVTank内部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国内外企业数据库、金融终端大数据库、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等渠道。
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年度竞争力品牌榜单
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
企业简介:比亚迪(002594)成立于1995年2月,于2003年进军汽车业务。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的领导者,比亚迪拥有30多个工业园,在国内建立了深圳、长沙、西安、常州、合肥等多个生产基地,旗下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包括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2023年1-9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07万辆,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旗下海豚、秦PLUS、元PLUS、宋PLUS四款车型霸占国产新能源品牌销量前四。
上榜理由: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者之一,比亚迪拥有全球领先的三电及整车核心技术。2021年,比亚迪发布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产品和“刀片电池”全系纯电车型,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比亚迪延续车海战术,产品推新节奏不断加快,以增配减价等方式力求“油电同价”,带动其销量不断攀升和市占率扩大。此外,汽车出海正成为比亚迪新的增长引擎。今年1-9月比亚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14.55万辆,是其2022年海外销量的近三倍。截至目前,比亚迪乘用车已进入日、德、澳、巴西、阿联酋等55个国家及地区,并在泰国布局首个新能源乘用车基地,宣布将在巴西投建三座全新工厂。2023年8月,比亚迪实现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是全球首个达成该成就的车企。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已形成先发优势,产业链完整稳定,产品质价齐优,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比亚迪有望进一步稳固龙头地位。
2、 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2
企业简介:广汽埃安的前身为广汽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是广汽集团秉承自主创新的体系优势,致力于提供世界级移动智能新能源产品和服务,于2020年更名为广汽埃安,并独立运营。广汽埃安旗下新能源车型主要包括Aion S、Aion V、Aion LX、Aion V等。2023年1-9月,广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35.1万辆。
上榜理由:2020年,广汽集团宣布广汽埃安品牌独立运营,明确要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目标。围绕纯电专属平台GEP 2.0,广汽埃安已推出4款AION车型,广受市场青睐,继AION S后,AION V和AION Y均呈现出上市即热销态势,纷纷成为细分市场销冠。2022年11月,广汽埃安发布全新一代高端纯电专属平台AEP 3.0,在车身结构、轻量化、能耗、低温续航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以此开发更广阔市场。2023年7月,广汽埃安旗下高端纯电品牌昊铂GT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的代表车型,正式上市交付,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10月,昊铂SSR正式上市,力图冲击国产百万级超跑市场。目前,广汽集团正全力推进埃安混改,并在筹备科创板IPO,此举或将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3、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3
企业简介:理想汽车是国内知名造车新势力之一,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一家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豪华智能电动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同时也是一家融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科技型公司。理想汽车在2019年11月开始量产理想ONE,同时于2020年7月和2021年8月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在江苏常州建有生产基地,目前旗下的新能源车型有ONE、L7、L8、L9。2023年1-9月,理想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24.4万辆,稳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
上榜理由:理想汽车作为成功实现增程式电动汽车商业化的先锋,通过差异化布局增程式解决了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提供可媲美燃油车的便利能源补充体验。理想汽车通过精准定位,打造智能化爆款车型理想ONE,并在2022年发布了L7、L8、L9三款新车型。2023上海车展,理想汽车发布“双能战略”,将在智能化和电能方面全面发力,构建出1款超级旗舰车型,5款增程电动车型及5款高压纯电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同时,理想汽车也在积极扩张产能,位于北京顺义的绿色智能工厂于2021年10月正式开工,计划在2023年投产,年产能达10万辆,主要生产纯电和增程式电动乘用车。随着产品布局的完善以及产能的快速提升,理想汽车有望不断巩固自身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
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4
企业简介: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吉利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旗下拥有银河、几何、极氪、领克、极星、睿蓝、路特斯、雷达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公司主要新能源车型有星越、缤越、博越帝豪系列;几何E、熊猫 MINI、极氪001、银河L7等。2023年1-9月,吉利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29.98万辆。
上榜理由:2015年吉利就提出宏大的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放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的目标,不过由于吉利之前一直没有专属的纯电动平台,其主要产品帝豪EV和几何均基于油改电架构,致使其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未达预期。2021年9月,吉利花费4年、投入180亿研发的纯电平台浩瀚架构SEA发布,填补了其在纯电动平台布局的空白,同时吉利也将目光瞄定微型电动车市场,于2022年底发布熊猫mini,主打四座纯电微型车市场,在中高端市场方面2023年2月,吉利发布全新新能源品牌 “吉利银河”,预计在两年内将推7款全新车型。未来随着吉利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5
企业简介:长安汽车(000625)成立于1996年,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目前在重庆、北京、上海、定州、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等地布局了研发中心。长安汽车拥有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新能源品牌,新能源车型主要有UNI-V、UNI-K、UNI-T、奔奔E-Star、逸动EV、深蓝SL03、阿维塔11、启源A07等,2022年公司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电动品牌阿维塔,并发布首款车型阿维塔11。2023年1-9月,长安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实现销量30.7万辆。
上榜理由: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较早,2009年12月,长安汽车推出了国内第一辆纯电动汽车长安奔奔MINI EV,进入2010年后,长安汽车又相继推出了E30纯电车、逸动纯电动、欧诺纯电动、长安奔奔MINI等车型,并于2017年2月成立了新能源事业部,同年正式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2022年发布数字纯电品牌“深蓝汽车”,目前公司已掌握新能源“大三电”等核心技术。2023年以来,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表现强劲,累计销量同比增长96.2%,超过行业增速60个百分点,凭借深蓝、阿维塔、启源等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布局进一步加深,其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6、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6
企业简介:蔚来汽车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打造智能、高端和网联化的电动汽车产品。蔚来立足世界智能化电动汽车市场,已在上海、北京、圣何塞、慕尼黑及伦敦等14地设立设计、研发与生产机构。目前,蔚来在售车型包括ES8、ES6、ET7、EC6、ET5、ET5T、ES7、EC7,此外还发布了纯电跑车EP9及中大型概念车EVE,产品涵盖城市越野、无人驾驶、动力型跑车等多个领域,同时加快布局智能驾驶和换电模式。2023年1-9月,蔚来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1万辆。
上榜理由:蔚来汽车作为我国造车新势力的“领头羊”,自2018年以来,其销量持续攀升。公司率先聚焦中高端市场,同时还将推出定位大众市场的“阿尔卑斯”和“萤火虫”品牌,自上而下的市场定位,有利于品牌效应确立和形成良好口碑,降低后续中低端市场的开拓难度。今年以来,蔚来基于第二代技术平台完成全新ET7、ES6、ET5T、全新ES8、EC6等新品交付,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获得高端市场广泛认可。目前,蔚来NT2平台8款车型已全部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技术平台垂直切换的智能电车品牌。此外,公司已掌握“三电系统”和“三智系统”六项核心技术,换电模式也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还加强了全球市场布局,包括在德国、荷兰等地开设新的销售和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未来,随着汽车逐步转向智能移动终端,蔚来以销售、服务和补能打造的网络体系,或将带动企业更快发展。
7、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7
企业简介:长城汽车(601633)是中国最大的SUV和皮卡制造企业之一。目前,长城汽车旗下拥有哈弗、WEY、欧拉、长城皮卡、坦克五个品牌,产品涵盖SUV、轿车、皮卡三大品类。长城汽车已在国内建成年产16万台规模的新能源生产基地,新能源车型有哈弗猛龙、枭龙、大狗系列;魏牌高山、蓝山、新摩卡、拿铁系列;欧拉好猫、闪电猫、机甲龙系列;坦克300、400、500系列等。2023年1-9月,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7万辆。
上榜理由:在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同步开展EV、HEV、PHEV三种车型开发,WEY品牌推出两款插电混动车型VV7 PHEV和VV7GT PHEV,进一步完善其新能源产品布局。2023年,随着哈弗枭龙、猛龙以及欧拉、坦克等新产品注入,带动长城销量和利润份额高速增长。未来,长城汽车将投入300亿元,在安全技术、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方面形成领先优势,同时通过梳理和完善哈弗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8、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8
企业简介:小鹏汽车成立于2015年7月,是智能电动汽车设计及制造商,也是融合前沿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的科技公司。目前,小鹏汽车新能源车型主要包括小鹏P5、P7、G3、G6、G9等。2023年1-9月,小鹏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8.1万辆。
上榜理由:小鹏汽车定位为“国产特斯拉”,是中国唯一、全球唯二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全栈自研量产车企。2020年拥有高速自动驾驶及360度感知系统的XPILOT 3.0系统在小鹏P7上实现量产,2023年4月发布的首款SUV车型G9是全球首款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型。目前,Xmart OS智能操作系统、XPilot辅助驾驶系统已然成为其核心竞争力。2023年7月,大众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并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双方计划共同开发两款面向中型车市场的电动化车型,并预计2026年上市。通过与大众的强强联手,小鹏汽车在未来有望迎来新发展机遇。
9、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9
企业简介:合众新能源成立于2014年,旗下拥有新能源汽车品牌哪吒汽车,目前共有浙江桐乡、江西宜春和广西南宁3个整车制造基地,另外哪吒汽车在泰国布局的首个海外工厂已于2023年3月开建。公司新能源车型主要有哪吒N01、哪吒U、哪吒V、哪吒S等。2023年1-9月,哪吒新能源乘用车累计实现销量9.8万辆,海外市场方面,哪吒汽车在泰国市场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000辆。
上榜理由:在众多造车新势力当中,哪吒汽车以哪吒U、哪吒V等入门级高性价比车型拿下绝大部分中低端市场份额,并于2022年推出定位30万级中高端市场的新车型哪吒S,带领品牌从新能源入门级市场冲击中高端市场,实现了产品的向上、向新。2022年11月,哪吒举行“浩智战略2025”全球技术品牌发布会,发布了浩智超算、浩智电驱、浩智增程三大技术品牌,包括中央超算平台、800V SiC高性能电驱系统、高效三合一增程器等核心技术。2023年10月,哪吒宣布与宁德时代达成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在新项目及新技术合作、神行电池供应、海外业务拓展方面强化合作。哪吒汽车在巩固中低端市场基本盘的同时,也在不断向高端市场发力,随着产品布局不断的完善,未来哪吒汽车行业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得到提升。
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竞争力品牌:№10
企业简介:上汽通用五菱成立于2002年,是由上汽集团、通用汽车和广西汽车集团建立的合资公司。自2014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着力打造全球小型纯电动平台,重点发力小型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旗下的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包括宏光MINIEV、五菱NanoEV、五菱缤果等。2023年1-9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8.7万辆。
上榜理由:依托小型电动车架构GSEV平台,2020年下半年上汽通用五菱推出宏光MINIEV车型,自上市以来连续多月居于国内纯电动车销量榜首,被誉为五菱“神车”,占据A00级最大市场份额。不过自2022年以来,中国A00级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且2023年以来包括奇瑞QQ冰激凌、长安Lumin、吉利熊猫mini等A00车型入场,也在不断蚕食其份额。近年来,公司一直寻求突破,寻找新的销量抓手,今年新近推出五菱缤果、五菱星云、宝骏悦也、宝骏云朵等多款车型。近日,五菱官宣推出首款新能源三厢轿车“星光”,进军新能源中型轿车市场,随着产品布局的不断延伸,上汽通用五菱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