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退潮,中企崛起!如何下好圆柱电池这盘大棋?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张倩 时间:2025-04-23 16:03:17
在锂电池的多元格局中,圆柱电池、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各具优势。其中,圆柱电池作为最早实现规模化量产的锂电池类型,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适应性,在行业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圆柱电池求新求变 重塑格局
圆柱电池的诞生源于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完美契合。20世纪末,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对轻便高效电源的需求激增,索尼公司敏锐把握机遇,推出革命性的18650圆柱电池,迅速引领消费电子市场风潮。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圆柱电池很快成为行业主流,并推动消费电子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与长续航方向快速发展。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初期,圆柱电池也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关键推动力。2008年,特斯拉首款电动跑车Roadster创新性地采用近7000节18650锂电池组合方案,不仅展现了圆柱电池卓越的产品一致性、成熟的制造工艺和突出的成本优势,更成功助力特斯拉打开电动汽车商业化大门,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概念验证迈向规模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尽管圆柱电池在电子设备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早期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市场拓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消费者对续航里程需求的持续攀升,对电池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叠加电池包空间利用率、制造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优势逐渐凸显;在储能市场,大规模储能项目对电池的成本控制、系统集成管控等维度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使得圆柱电池在该市场的推广进程缓慢。
但是,即便如此,圆柱电池并未止步不前,而是积极求新求变,重塑格局。领军企业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在材料创新、结构优化等方面持续探索性能边界。
其中,全球圆柱锂电池行业先行者和领军者——深耕圆柱电池20余年的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简称:比克电池),深度挖掘圆柱电池的核心优势,通过“应用场景创新+材料体系升级+结构设计优化”的三维重构,实现了行业领先的技术成果。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披露了2024年全球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出货量TOP10企业名单。比克电池上榜TOP10名单,2024年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第七位。
传统应用市场的强劲增长,持续拉动圆柱电池需求。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28.2亿只,同比增长3.6%。其中,电动工具用圆柱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25.4%,电动二轮车用圆柱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34.6%。
市场格局方面,在日韩企业圆柱电池出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却实现逆势增长。中企在全球圆柱电池的市场份额由2023年的29.3%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3.6%,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EVTank分析,2024年表现较为突出的圆柱电池企业主要抓住了东南亚的小动力市场、电动工具电池的国产替代、海外的户用储能市场机会。
另外,EVTank指出,中国企业在圆柱电池新的应用场景如BBU备用电源、AI机器人、eVTOL、生物医疗等新的应用场景的开拓也走在行业前列。
“场景+材料+结构”三维重构! 布局全矩阵产品体系
新兴应用市场的崛起,为圆柱电池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日,比克电池常务副总裁刘智波在与电池网交流时指出,圆柱+三元的组合凭借高倍率放电的特性,完美契合了近期热门行业的需求。
刘智波分析,在低空经济领域,飞行器对动力电池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苛要求:首先,在能量密度方面,需满足工信部航空锂电标准规定的400-500Wh/Kg目标值,远超普通车用锂电池200-300 Wh/Kg的均值;其次,在功率性能上,垂直升降所需的瞬时功率,要求电池具备持续3-5C放电、峰值7-10C放电的能力,同时还需兼顾快速充电能力。
另外,近期热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AI数据中心的电池备份单元(BBU)同样对电池性能提出双重挑战:既需要突破性的能量密度,又要求卓越的功率输出能力。
在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电池需紧凑适配机器人躯干,而圆柱电池因标准化尺寸和灵活布局成为机器人行业首选的动力解决方案,结合圆柱电池持续突破的能量密度性能,满足具身智能行业紧凑型设计、轻量化机身与持久续航的核心需求。
“圆柱型结构的散热性能较好,适合模块化设计。在这一点上又符合AI数据中心的BBU需要高效率和模块化的特性。”刘智波进一步分析,“此外,圆柱电池采用钢壳封装,机械强度高,抗碰撞和挤压性能优于方形或软包电池,适合高振动、高冲击的应用场景,如低空飞行器和机器人。”
在技术革新方面,比克电池同样成果斐然。在结构革新领域,全极耳技术为圆柱电池性能焕新带来了新思路,也为比克电池业务革新提供了关键密码。
比克动力在全极耳大圆柱电池领域堪称行业先驱,早在2021年初就实现了4680全极耳大圆柱电池的国内首发,技术布局和研发进展领先行业,圆柱结构搭载高镍正极、硅负极、掺硅补锂等先进技术,能量密度大大提升。刘智波透露,如今,比克动力的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已经迭代至第三代。
大圆柱全极耳技术,还为小动力市场带来了积极的 “反哺” 效应。2024年3月,比克电池发布全新一代全极耳小型动力电池产品:2170-40D、2170-45D、2170-50D。该系列产品瞄准智能生活、电动工具、微交通出行三大细分市场,呈现出高功率、低内阻、低温升、快充电、长循环、高容量六大特性。
此外,2025年3月,比克电池正式发布全极耳1865 D系列产品,性能实现全面升级,引领用户体验迈向全新高度。
至此,比克正式形成了涵盖18系、21系、46系的全极耳全矩阵圆柱电池产品体系。刘智波表示,“这一产品体系的战略价值在于其全方位的场景适配能力:无论是对能量密度要求极高的电动汽车领域,还是对功率和尺寸有特殊要求的小型智能设备领域,比克电池的全极耳产品都能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表现满足多样化移动终端产品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智慧生活方式的变革升级。”
在材料革新领域,比克电池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2月25日,比克电池正式推出PRO-M高安全电池,在满足新国标要求的同时,实现安全和性能的双升级,以期为短途出行带来更可靠、更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
材料方面,全新一代比克PRO-M高安全电池从正极、隔膜到电解液进行创新,起到了三重保护,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采用热稳定性优异的复合正极,高温下结构稳定;采用复合涂层的隔膜,维持良好的绝缘效果;采用高稳定性的电解液,有效降低界面副反应。工艺上,比克研究了新型工艺,让浆料更加分散,内阻更加小,达到了高安全、高容量、长续航、宽温域的性能。
比克PRO-M高安全电池,能够通过行业中最为严苛的针刺测试,满足GB43854-2024和GB40559-2024安全性能要求。
在产品布局上,比克电池始终坚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发展理念。刘智波介绍道:基于对细分市场的深度洞察,我们在圆柱电池领域已构建起完整的产品矩阵,包括高容量系列、高功率系列和高安全系列三大产品系列,全面覆盖18/21/46系等主流规格,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精准的能源解决方案。
结语:纵观整个锂电行业发展历程,圆柱电池不仅在早期推动了消费电子行业的变革,助力电动汽车行业萌芽起步,还在面临挑战时不断创新求变,持续见证锂电技术的演进、市场需求的变迁,在锂电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人工智能浪潮来临之际,圆柱电池作为锂电行业的“常青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多元化应用场景持续涌现的产业背景下,圆柱电池的高倍率与标准化特性已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硬通货。比克电池凭借其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持续投入和领先成果,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在圆柱电池市场中占据了显著的技术优势和稳固的市场地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