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金路石墨烯“小成”同行 公司称离产业化还远-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金路石墨烯“小成”同行 公司称离产业化还远

春节大假临近,石墨烯概念再遭炒作!不过,这次带头的不是中国宝安,而是金路集团。

1月16日,金路集团对外披露了石墨烯项目进展情况,宣布已能制备出4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取得石墨烯泡沫体材料样品、每批次可制得2公斤的电极材料。

对此,同样从事石墨烯生产和研究的江浙同行向记者表示:“金路集团项目组的石墨烯宏量制备水平一般,产业化之路还很遥远,谈小试成功有点牵强,加个引号会比较准确。”

公司:两天产出30克

金路集团于去年6月宣布投资石墨烯项目,合作对象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拟定的研究开发经费为1500万元;半年时间过去,该集团终于公布了研发进展情况。

石墨烯制备方面,项目组采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现有实验室条件下能实现石墨烯的制备。大约两天时间才能制备出一个批次的混合体产品,重量约30克,厚度在10层以下。

很明显,金路集团的制备方法与中国宝安不同,后者采用的是“氟化膨胀石墨技术”,日产量已稳定在1公斤以上。中国宝安的产品为单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混合物。其中,单层石墨烯由1层碳原子层构成;多层石墨烯主要由2~10层碳原子层构成,厚度在3.5纳米以下。

透明导电薄膜研发方面,金路集团已经完成CVD反应装置与其他设备的采购、安装和调试,目前实验室能制备出4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三维网络散热材料仅取得泡沫体样品;电极材料建立了标准,完成了测试、分析以及建立基本的数据指标的工作;开发了石墨烯与磷酸亚铁锂复合的新工艺路线,一天左右时间可制得2公斤电极材料。

公司还表示,项目目前已经投入900万元资金,德阳市旌阳区科学技术局拨付的1000万孵化资金,未来将用于电池级石墨烯中试。

同行:宏量制备水平一般

金路集团披露的信息较为专业,普通投资者很难理解。那么同行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为此,记者昨日(1月17日)联系到江浙某专门从事石墨烯生产和研究的公司,公司技术人士表示:“金路集团与中国宝安研发方向略有不同,中国宝安的石墨烯主要用于导电剂,金路集团研发的是薄膜、立体材料以及电极材料,主要用于触摸屏、散热产品和正极材料。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确实具备石墨烯研发实力,但从披露的信息上看,项目组的石墨烯宏量制备水平一般,产业化之路还很遥远,谈小试成功有点牵强,加个引号会比较准确。”

他提出很多问题:“金路集团说能制备出10层以下的石墨烯混合体,厚度多少、比表面积多大、导电性如何等等,都是个疑问。CVD法试验制备石墨烯膜已经很成熟,实验室的CVD膜制备出来后,转移到目标基底上就是个大问题,CVD法的连续生产更是遥远。石墨烯动力电池的应用是个老话题,这要看他们的数据怎样,就算是好的,那也是石墨烯宏量制备产业化以后的事情了。”

为此,该技术人员向投资者给出建议:“实验室条件下的瓶瓶罐罐要转成机器设备,技术要转成生产工艺,都要反复试验调试,这都不是说说就能成功的,里面有很大风险。”

金路集团停牌披露石墨烯项目进展情况之后,1月16日早间开盘,公司股价直冲涨停,无奈受大盘拖累,全天收中阴线,跌幅为2.93%;昨日该股未再犹豫,上午11时左右便封死涨停。正是在金路集团的带动作用下,另一只石墨烯概念股中国宝安尾盘也摸到涨停板。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