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上汽郑州工厂“闪电”投产 荣威RX3成下一个“网红”?-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上汽郑州工厂“闪电”投产 荣威RX3成下一个“网红”?

上汽郑州工厂“闪电”投产 荣威RX3成下一个“网红”?

图/每日经济新闻

荣威RX5“蹿红”后上汽乘用车一直备受产能困扰,如今此问题或将得到缓解。9月27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竣工投产,同时,紧凑级互联网SUV——荣威RX3也正式下线。

郑州新工厂是继上海临港和南京浦口后的上汽乘用车第三大生产基地,主要承担荣威、名爵两大自主品牌互联网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生产。该工厂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能36万~40万辆,郑州基地全部建成后年产能将达60万辆。

根据规划,上汽乘用车要在2020年达到年销量100万辆目标,郑州工厂的建成不仅将解决上汽互联网汽车产能瓶颈,同时为冲击百万辆销量目标也提供了产能保证。

郑州工厂半年“闪电”投产

在上汽集团(600104,SH)“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战略指引下,凭借着上汽与阿里联合推出的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走红,上汽乘用车拥有了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型。此后,随着荣威i6、名爵ZS等车型的推出,上汽乘用车在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地位得以巩固。

2016年,上汽乘用车销量为32.17万辆,同比增长89.2%,一改多年徘徊在20多万辆年销量的低迷状态。但销量激增却带来产能困扰,上汽乘用车原先拥有的上海临港和南京浦口两个生产基地,总产能在40万辆/年。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王晓秋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表达过对产能紧缺的担心。

如今,伴随郑州工厂正式竣工,上汽乘用车的产能问题也得以缓解。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上汽郑州工厂的建设进度很快。今年1月,上汽集团和郑州市签订“60万辆乘用车项目”合作协议;2月22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注册成立;3月31日,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分公司郑州基地项目开工;9月27日竣工投产。

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陶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厂建设半年即竣工投产, “闪电”速度的背后,是上汽得到了河南省郑州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通常一个工厂最快的建设周期在18个月左右,然后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像有一些车间的建设周期至少在9到10个月。为何郑州工厂投产速度如此快?背后不仅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还有上汽相对成熟的制造标准体系,成套模块化的东西可直接复制过来。”陶海龙说。

上汽深度布局“中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郑州工厂竣工前一日(9月26日),上汽集团与中原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宣布,成立上海上汽中原资产投资合伙企业开展母基金业务,预计规模为60亿元。同时,双方还签订了中原上汽汽车产业子基金战略合作协议,将紧密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汽车零配件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开展投资业务。

今年1月21日,上汽集团完成定增。中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斥资20亿元通过参与上汽集团定增、在二级市场买入股份,成为上汽集团第六大股东。

“落户郑州是上汽乘用车布局中原的重要举措。”陶海龙用“得中原者得天下”来形容郑州工厂建成对上汽乘用车的意义。

作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在自主业务发展上一直难言满意。在荣威RX5等互联网汽车全面崛起后,上汽乘用车也有了更充足的底气来进行布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上汽乘用车销量突破31.14万辆,同比增长98.5%。

根据规划,今年,上汽乘用车将挑战60万辆销量目标;2020年,上汽乘用车的规划是要冲刺百万辆。在郑州工厂落成后,上汽乘用车三大工厂总产能将达到90~100万辆,为2020年目标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今年是上汽乘用车的产品大年,除上半年陆续推出的荣威eRX5、荣威i6、名爵ZS等车型外,11月,荣威RX5的“同胞兄弟”荣威RX3和全新名爵6也将上市。

“荣威RX3将配备最新的上汽阿里互联网汽车智能系统(2.0版本),升级了智能语音交互、在线多功能地图、支付宝应用等互联网功能。”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表示,上汽互联网汽车将持续升级迭代,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不过,荣威RX3的定位是入门级紧凑型SUV,竞争对手将是缤智、X-RV等热门小型SUV。最主要的是,当前市场上已出现很多主打智能互联的“互联网”车型,如9月27日上市的奇瑞瑞虎5X。荣威RX5的成功模式能否在荣威RX3车型上凑效?市场期待上汽的解答。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