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中科金源新材料匣钵及坩埚技术升级 助力锂/钠/固态电池降本-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中科金源新材料匣钵及坩埚技术升级 助力锂/钠/固态电池降本

厦门中科金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财经网5月15日讯(常青 广东深圳报道)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为329.2万吨,同比增长32.9%,主要增量来自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24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211.5万吨,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9%。

而作为电池材料生产的关键耗材——高温反应容器,其性能与成本直接关系到电池制造的效率与质量。在这一细分赛道上,厦门中科金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金源”)凭借材料科学突破与智能制造体系的深度融合,迅速崛起为行业新星。

“2025年以来公司锂电匣钵出货量已突破40万件,同比增长20%”。中科金源总经理谢佳益在CIBF 2025现场对电池网表示,基于产线智能化改造提速度和新增磷酸铁锂用的石墨匣钵产线,公司预计全年可实现300万件交付目标,较年初规划上修30%。

(厦门中科金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受访人)

中科金源总经理谢佳益

技术裂变 定义新标杆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金源成立于2019年10月,总部位于厦门市海沧区,厂房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营新能源电池材料用于烧结工序的新材料匣钵、坩埚的研发、生产、销售、回收业务。

谢佳益介绍道,中科金源由厦门佳浴智能卫浴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小满与中国科学院教授孟祥瑞联合创立,凭借跨领域技术融合与30年精密制造经验,率先攻克锂电池高温反应容器“卡脖子”技术,相比于同类型企业,中科金源的差异化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材料科学突破,独创高熵陶瓷技术和梯度烧成工艺,使产品性能提升300%,能耗降低40%;

二是智能制造体系,建成行业首个全流程数字化平台,结合创始团队深度融合卫浴陶瓷产业经验与新能源材料科学,良品率稳定在99%以上;

三是深度服务体系,创新“装备即服务”模式,提供从材料选型到量产的全程解决方案。

据了解,中科金源匣钵产品已批量导入宁德时代、厦钨新能、贝特瑞、容百科技、杉杉科技等龙头企业供应链。

谢佳益表示,中科金源目前在手订单中,厦钨新能、容百科技、盟固利等战略客户订单占比超60%。新签订单方面,公司三元材料用匣钵同比增长3倍,磷酸铁锂领域新增3家头部客户,全年订单有望突破新高。

电池网注意到,当前新能源电池行业正加速洗牌,产业链格局逐步成型。在产能过剩与行业规律的双重驱动下,全产业链各环节成本压力持续加剧,降本增效已成为行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题。作为生产流程中的关键耗材,产品的成本竞争力更成为制胜焦点。

面对新能源行业对匣钵“长寿命、低成本、高兼容性”的迫切需求,中科金源选择以材料科学为突破口,构建技术护城河。

“现在正极材料厂商普遍要求匣钵寿命延长30%,成本降低20%,还要预留新技术适配空间”。谢佳益讲道,针对于此,公司计划通过两个环节进行入手。

材料端:开发高熵陶瓷复合材料,通过多元金属氧化物体系设计,产品抗腐蚀性能较传统材料提升30%,从而提高使用寿命,使客户单位能耗成本下降20%;

工艺端:通过智能辊道窑集群化改造,实现烧成周期缩短28%,天然气单耗降低35%等先进设备设计及使用工艺,同时得益于公司创始人30年的先进陶瓷精益制造的管理经验及专业,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制造的提速降本。

场景突破 全球化布局

电池网了解到,中科金源目前正处在产能爬坡阶段,预计今年可达到300万件陶瓷匣钵,10万件石墨匣钵,2026年产能目标冲刺600万件。

中科金源陶瓷匣钵

中科金源石墨匣钵

谢佳益提到,当前中科金源产能瓶颈主要在于特种窑炉的定制周期,因此除厦门工厂高产能运转外,公司计划同时考察湖南湖北、长江三角洲等正极材料集聚区,自行建厂或跟客户合资建厂,并计划通过重要客户的全球化布局间接拓展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未来在其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是我们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谢佳益强调,“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将与我们创新的废匣钵回收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环保问题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从供应商到环保方案解决者的转型升级,从而持续优化整体商业模式”。

据悉,针对废旧匣钵回收利用问题,中科金源打造了“回收-再生-高值利用”的闭环体系。一方面与电池厂商建立回收网络,将再生料用于自身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研发新型耐火材料,提升资源附加值,目前已进入中试阶段,未来将拓展更多应用场景。

而针对回收过程中锂/钠残留问题,中科金源创新采用“深度净化+性能优化”的技术路线,通过物理化学联合工艺去除杂质,并运用材料改性技术确保再生品性能。

“废旧匣钵回收利用是中科金源践行循环经济和助力客户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EVTank发布的白皮书显示,由于各类正极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下滑,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产值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2024年,中国正极材料的行业总产值为2096.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4.9%,相对于2022年的行业产值高点已经腰斩。

为了平衡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波动风险,在产品策略方面,中科金源加速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重点布局高电压、高倍率等高端材料配套解决方案;在风险管理维度,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对冲机制:一方面通过长协采购锁定关键原材料成本,将波动幅度控制在±5%以内;另一方面采用“以销定产+柔性制造”的生产组织方式,确保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动态匹配。

谢佳益表示,“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使公司能够有效抵御行业周期波动,并在市场调整期持续强化竞争优势”。

伴随着市场的扩容,除了巩固现有正负极材料匣钵领域竞争优势之外,中科金源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拓展钠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兴领域的高温反应容器应用。

据了解,在钠电池方面,中科金源钠电匣钵已实现批量出货。针对层状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三种主流技术路线,公司开发了差异化的匣钵解决方案,以确保最佳的兼容性和性能。例如层状氧化物路线,公司独家研发的专用涂层让匣钵在剧烈氧压变化下稳定不粘;聚阴离子路线,公司批量供应石墨匣钵的同时,还与客户实验室联手攻关新型陶瓷匣钵为客户降本增效赋能。

“钠电正极材料烧结对匣钵的要求更侧重于抗钠腐蚀性、还原性气氛适应性及中温长期稳定性;而锂电则更强调耐高温性、抗氧化性及高热导率。因此,钠电可能倾向使用氧化锆或特殊涂层Al₂O₃匣钵,而锂电继续依赖高纯度氧化铝或莫来石匣钵。”谢佳益强调。

在固态电池方面,中科金源也表示将在2026年上半年建成配套固态电池专用匣钵中试线。

结语:

未来3-5年,中科金源将围绕“技术裂变、场景突破、全球化布局”三大增长引擎,实现从专业制造商到新能源装备解决方案引领者的战略升级。

展望未来,中科金源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到2027年,目标实现全球每3只高端匣钵有1只源自中科金源,专利储备突破50项,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正如陶瓷烧制需要精准控制每个温度节点,这家年轻的企业正以材料创新为火,智能制造为窑,在全球电池新能源领域淬炼出“中国制造”的新标杆。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