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能过剩成定局 电动车成为发展新机遇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5-11-02 08:26:29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产能过剩、销量下降等多重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工业将面临如何挑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及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又是否能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在近日召开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上,各路专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新能源车成发展方向 产能过剩需要调整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黄永和认为,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将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重点,同时要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重点要夯实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实际上和汽车相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个是高档机床和机械装备,为汽车制造业提供相应的装备基础;第二个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三个是新材料。上述三大领域将作为汽车产业未来重要的发展领域。
其中,从节能减排角度看,从2005年开始一阶段,二阶段包括三阶段,今年年底基本实施完毕,达到百公里6.9升的限制。四阶段标准基本上确定,为5.0升百公里。第五阶段,在《中国制造2025》里提及约为4升左右,这也对汽车厂商提出了新的环保要求。
而另一方面,从目前产业格局看,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截至去年年底,汽车行业形成的整车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辆,产能利用率接近国际上通行的80%概念,从产能利用率整体情况来看,仍处于合理区间。但目前结构性过剩的特征较为明显,例如乘用车的产能利用率大概为80%,处在基本合理的区间;而交叉型乘用车目前产能利用率仅为63%,存在过剩风险;商用车产能利用率70%左右,也属于较低水平。
电动车成为发展新机遇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电动车研发中心周能辉表示,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来说,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目前在中国的工业占比是非常大的,在整个的话,就业大概是10%,这么大的产业所带来的,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这样的环境越来越恶化的情况下,开始启动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的发展思路,从中国政策战略来说,分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属于过渡战略,第二个就是属于转型战略,要发展所谓新能源汽车,要把汽车电动化,从目前排放污染来看,大众整个发展战略也在调整,就是汽车要电动化。
中国经过了“十二五”的发展,从10年开始整个增长率保持在100%以上,2014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到了元年,今后3-5年仍将保持10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1-6月,整个发展还是比较可观,每个月增长量都是在百分之百、百分之三百以上。
第二方面我着重讲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整个现状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政策加速出台,技术日趋完善,产业化加快,标准法规完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应该说汽车工厂模式,很多地方也在逐步实施,、基础设施,技术路线多样化,商用车领域取得显著优势。
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产业量要达到100万辆,就它的基础设施能够达到上个量,到2020年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从整个新能源汽车布局来说,在中国较发达地区开始布局,然后从整个产业来说的话,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目前使用国内的电池还是偏多;电机跟驱动性能上,我国已经有很多,有一些企业目前也达到了国际上的水平;电控方面,应该说我国在电控技术上比较成熟了,目前的话,就是说在我国充电器这方面,所有的电控基本上都是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
从国外的发展情况看,丰田公司2012年达到的水平,除了成本,其他的要求全部达到了传统内燃机汽车同样的水平,内燃机汽车整个材料耐久性还是有待改善的,这是刚才提到的耐久性的话题,其他技术也跟国外有很大的差距。
在混合动力方面,混合动力应该说目前我们跟国际上的水平差不多,然后整个从纯电动系统来说的话,目前有两大块,一个是底盘及动力系统,这也是“十三五”需要总动研发的,第二个是控制系统,包括车道变道等等方面实现半自动驾驶,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见到能够实现半自动驾驶的技术。
纯电动汽车整个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得出来,从整个“十三五”,刚才提到电动化底盘会成为下一代主要的发展路线。然后在基础设施方面,应该说无论国内国外,在基础设施方面应该都有一些欠缺,目前的话,主要的要做到的第一个要标准统一,但其实还是有很多其他的一些体系上做的不够完善,第二个就是在整个充电设施建设上面可能还会有很多的障碍,这个东西可能需要整个的政策和社会资本进入共同促进这个事情。
#p#汽车发展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表示,汽车出口市场现在面临很大的压力,我们现实的出口在明显地下降,我们说“一带一路”有宏伟的前景,这两个怎么结合起来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直观重要。从产业链来讲,统计汽车产业带动一百多个行业发展,汽车制造业增加一块钱,上下游关键是2.67元,这个数字大家也基本认可。总体来讲,汽车工业确实是关联性非常强的。所以现在各个地区都在发展汽车,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有重庆、成都等。汽车产业有刚性需求,总量增加还有潜力。现在说到限购就是因为交通压力太大,如果不限购就是汽车有消费潜力,但是交通就确实更困难了。千人汽车保有量100辆左右,所以潜力还是有的。
特别应该重视的是中西部消费升级,一线城市的份额从前年的35.7%降到去年的30.8%,一线城市的消费在下降。但三四五线城市中,自主品牌的影响力、营销渠道、市场应变能力具有比较优势,所以三四线城市在国内新车市场中所占份额从前年的26.7%上升到去年的30%。这里面中西部消费给发展提供了机会,产业调整也在支持工业发展领先的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来看,第一梯队汽车集团所在地长春、武汉、上海、重庆都发展得非常好,第二梯队的大集团所在地广州、北京发展得也比较好,现在汽车产业园全国也是发展得非常快。为什么这些地方能发展起来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做个参考。首先是发展环境,广汽从2003年开始正式决定变成汽车产业园,原来发展汽车也不多,但是它的发展环境非常好,地理环境也非常好,所以发展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确实比较好。
区域战略决策和地方政府的重视非常重要,过去重庆就一个长安,现在北汽去了好几家,重庆市政府对汽车产业有了专项补贴。还有杭州发展整车制造业的决定,07年到现在杭州发展得非常快,西湖还是西湖,但是汽车起来了。像东风、吉利什么好多都在杭州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杭州能发展起来呢?就是目标非常明确,消费市场也决定了成都是私人用的乘用车领先的城市,所以发展得非常快。一汽整体来讲发展比较困难,但在成都发展得非常好。所以,要想发展区域经济,必须要发展环境,对战略决策、消费市场、资源条件,还有大集团总体的战略布局要研究好,才能促进区域的发展。
区域性汽车产业发展中的思考和调整:既积极又谨慎。首先,产品发展应该有前瞻性,现在说战略转移承接,是不是就把落后的东西往那儿搬呢?比如一汽现在有一些产品不大好卖的要转到西部,所以在区域性经济发展当中还要考虑产品发展的前瞻性;二是要重点发展自主品牌,;三是新能源汽车合理布局,要想发展新能源汽车必须要合理布局。
此外,汽车产业内地化的发展不应该片面强调整车的发展,没有零件就没有整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