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S电池管理系统有待技术完善 降低成本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2-03-04 15:04:01
新能源汽车十二五规划迟迟不出台,是审慎的、理性的。从目前来看,产业链打通很难,各分行业各自为政,多个行业、部委协调、监管,统一意见比较困难。我曾经说过,电动汽车产业的春天是在统一多个标准前提下才能来临,而减少推诿、重复审批、监管等环节是关键的关键。
电动汽车的关键是电池、电机、电控,电池的关键是材料,电池的系统关键在管理,电动汽车的发展关键在商业模式、在产业链的协调、统一。大容量锂电池,目前来看关键在专利技术、产品稳定性。预计全球动力锂电池的产业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200多亿美元的容量。而且锂储能电池随着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发展,大量使用锂电池的大型储能电站近期投资甚火,2020年也将达到24GW的规模。
BMS作为实时监控、自动均衡、智能放充电的电子部件和系统,对保障安全、延长寿命、自动计量等不可或缺,单纯BMS市场2020年将达300亿元。前期湘财证券分析师提出遵循“技术完善”和“商业化”并进的发展模式,我认同。现在的难点是汽车标准、电池产品标准不统一,五花八门,BMS也将面临车型复杂的设计难题,但相对整车来说,技术完善应不是大的难题,关键也是降低成本和统一标准问题。
目前BMS技术上不够成熟原因在电池和整车匹配不够,锂电池产能尚在起步阶段,性能、量产都在初期。目前国内品牌研发实力有待加强。
成本和价格问题,我认为主要原因在市场需求不够,锂电池未能规划化生产。包括整车制造。希望成飞集成、中国宝安、佛山照明、德赛电池等核心企业加大技术推广和研发力度的同时,积极探索降低成本的方式和策略,推动锂电池应用的安全性、稳定性、高性价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