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张志勇: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强力介入-行业人物-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张志勇: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强力介入

 

最近,特斯拉现象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所有人都将特斯拉看做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一朵奇葩,甚至宽广无垠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因此,也有人表示,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要先于中国推广普及,中国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现后发超越的期冀或许就要落空。

传统汽车产业上的落后,让中国对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只有真正10多年的自主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西方。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不同,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方面存在某些差距,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相对于传统汽车产业的差距要小许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绝对是一条捷径。

但是,这条捷径眼看着就要被特斯拉所冲毁。尽管有媒体披露说,特斯拉在2013年度的盈利并不是由电动车的直接销售业务带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电动车市场的拓展与扩张也确实比其它电动车生产企业表现得要好许多。

从目前中国与美国市场上所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来看,美国市场的销售数量也比中国汽车市场要多许多。

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其实不是在缩小,而是在逐渐扩大。

2013年5月底6月初,2013上海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与产业发展论坛召开。在论坛上,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言称,中国政府对电动车产业的支持毫不动摇。

确实,诚如万钢所说,中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遗余力。在最近的三四年内,政府陆续推出了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等各种支持政策,以推动政府机关、集团公司、私人消费者购买电动车。可惜的是,大量的私人市场新能源汽车补贴资金几乎原封未动,新能源汽车产品乏人问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履维艰。

因此,也有人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去除政府的干预,让市场决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这种观点似乎有些失之偏颇,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介入,很难走出发展初期的困难低谷。

政府介入是必须的,而且政府必须强力介入。但是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介入,介入那些事情。

目前世界上最为普遍的政府支持鼓励的政策就是实施大量的对于消费者或者汽车生产企业的补贴政策,以弥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前提所耗费的大量研发资金,或者是拉低新能源汽车过高的价格,以让消费者更有意愿购买。

这种支持补贴虽然必不可少,但是却不是我们今天所要强调的那种政府介入。

特斯拉的成功是因为该公司将自己的产品作为一种奢侈品、时尚品,高端人群是特斯拉的定位用户群体。可以说,特斯拉的成功部分在于其找准了市场的定位。当然,特斯拉不希望将自己一直拴在这些高端用户身上,特斯拉希望的是将自己的产品档次逐渐降低,将更多的市场消费者拉入自己产品的消费阵营。只有这样,特斯拉才能真正成为一家世界上的成功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

不错,特斯拉的成功在于其找准了市场定位,找准了自己的最初的市场突破口。

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要想打开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必须找准自己的市场突破口。否则,漫无目的地碰撞,好运气很难降临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头上。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的突破口在哪里?从历次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各种政策中其实已经有明确体现,只是所有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份规划虽然主要是面对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增长滑坡,但是这份规划中也涉及到了更长远的汽车产业发展的内容,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计划。

该规划明确指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显然,之后有关政府部门只是落实了第一项内容,即所谓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项目,而其它两项内容却没有相应的部门与具体落实规划。

第二项内容是: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其实,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启动的钥匙就在这里。

到目前为止,中国又有多少个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计划呢?因此,要想让这个措施成为现实,就必须要求中央政府的强力介入。为什么这项规定成为一句空谈,应该是考虑到了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的难处。

如果说2009年,新能源汽车在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推广还是一个问题的话,那么在已经过了四年之久的2013年度,重提此项规划的落实,将有必要,而且具有现实性。

首先,县级以上政府公务用车的采购重点要向新能源汽车转移。既然政府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措施号召市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那么政府为什么不可以做一个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的先锋呢?

政府先行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中国在世界汽车市场中独有的优势,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唯一突破口。

这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着诸多的推广难题,包括新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企业售后服务不健全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与使用公务用车来解决。

由于政府机构具有很明显的办公处所的集中性,以及公务用车数量的规模性,因此,政府公务用车采购与使用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以及企业售后服务网络的完善,将由于政府办公场所的集中以及公务用车数量庞大,而具有可行性。

而且,由于各个政府机构存在于城镇的各个主要交通要口,从而使得充电设施的建设随着政府公务用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而逐渐呈现网络化。这种网络化将为未来私人市场的启动创造一个完善的充电设施网络以及企业售后服务体系,从而解决了私人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两大障碍。

但是,政府公务用车市场采购使用新能源汽车,没有从上而下的政府力量的强力干预,又有多少县级以上的政府会自愿采购新能源汽车呢?

同时,政府强力介入的理由还有另外一个,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必须中央政府的干预。

目前真正阻挠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各个地方政府都是从自己的局部利益出发,优先采购本地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从而保护了一些落后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却让先进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得其门而入。

但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不能依靠自觉,必须中央政府全力“清剿”,以最终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范围内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虽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迟迟没得到落实,但是比补贴政策更为紧迫的则是中央政府更为有力的行政干预的强力介入。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