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锂价不理性!钠电风生起!“钠”里公司布局动态一览-头条-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锂价不理性!钠电风生起!“钠”里公司布局动态一览

立方新能源钠离子电池产品

图片来源:立方新能源

回顾近期A股市场,以同兴环保(003027)、传艺科技(300783)为代表的钠离子电池概念股可谓风生水起,同时,维科技术、山东章鼓、华阳股份、圣阳股份等相关企业股票也接连走高。

9月27日,同兴环保早盘股价再度封上涨停,近期斩获7天6板。另外,9月26日上午,钠离子电池概念股传艺科技股价也一路上升达51.15元,创股价新高,据统计,9月份以来传艺科技获7个涨停板,自6月14日至今市值已暴涨约93亿元。

近日,传艺科技发布股价异动公告,针对股价连续上涨做出回应,公司钠离子电池项目虽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并即将投产运行,但实际收益受未来产能投放的节奏和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且公司钠离子电池处于产能建设阶段,短期内尚未盈利。同时,钠离子电池属于新的技术产品,需要新开拓终端市场和需求,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存在不确定性。

电池网注意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公告布局钠离子电池及上游原材料,宁德时代也对外表示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使得相关概念热度持续提升;同时,澳锂矿商Pilbara(皮尔巴拉)最新一次的锂精矿拍卖价格大幅上扬,锂资源价格高位上行的趋势,也促使产业链企业加快对于钠离子电池产业链的建设。

锂价飙升!钠电池将上位?

9月20日,澳锂矿商Pilbara(皮尔巴拉)第九次(年内第六次)锂精矿拍卖落锤。本次拍卖成交价为离岸价6988美元/吨,(SC5.5,以黑德兰港离岸价为基础),按锂含量的比例折算(调整后包括运费),相当于7708美元/吨(SC6.0,以中国到岸价为基础)。

本轮成交价较上一轮8月2日的拍卖价6350美元/吨上涨10%。与2021年公司首次进行锂精矿拍卖的成交价格相比,此次成交价格上涨5738美元/吨,涨幅达到459.04%。

Pilbara锂精矿拍卖价格暴涨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锂价。

全球电动化浪潮的不断展开,使得锂资源需求量开始急剧增加,而锂资源主要集中在南美和澳洲的“三湖七矿”之中,随着易开采锂资源的逐渐消耗,锂资源供给持续偏紧,致使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国内电池级价格仍维持在50万元/吨以上的高位。

在我国锂资源缺口较大、且全球锂资源大多已被锁定的情况下,电池产业链企业对锂供给的“焦虑”愈发明显,随着锂资源供给紧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不断加深,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也成为不少公司的共同选择。

东吴证券日前研报表示,锂电池性能优异一直是主导的电池体系,但2021年中以来碳酸锂价格飙升,锂电池成本大幅提升,给产业链带来压力,从而企业寻求新材料体系进行突破,钠离子电池因为天然的成本优势而成为首选,大规模量产后成本有望降低至0.5元/wh(pack),相较于10万/吨碳酸锂下的磷酸铁锂电池仍具成本优势;同时碳酸钠对应的国内供给充足,供应链更为安全。

另外,随着各方在钠电上的研发投入,以及钠电研发进展快速,钠离子电池技术及材料逐步具备产业化的可能,同时钠离子行业标准制定在即,东吴证券预计年底钠离子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有望基本定型,2023年为钠电产业化元年,实现小批量出货;2024年实现大批量量产,规模有望达到30GWh,预计未来首先取代铅酸电池,并逐渐切入A00级电动车和储能领域;预计2025年钠离子电池全球需求超100GWh,未来有望成为锂电池的一个有效补充。

并且,与锂离子电池不同的是,国内钠资源相对比较充足,钠离子电池在未来充分商业化后,各家电池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向也主要会围绕技术路线展开,将有效避免锂电池抢资源、争锂矿的局面产生。

跨界投资,钠电池布局热

虽然钠离子电池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等性能方面还有待提升,但在储能、小动力、两轮车等应用场景下,未来凭借低成本、资源易获取等优势,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因此,钠离子电池领域吸引了大量相关公司以及跨界公司投资布局。

9月18日晚,七彩化学公告,公司与美联新材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

9月17日晚,同兴环保从非电行业烟气治理传统业务正式跨界进军钠离子电池产业,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拟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电池电极材料相关的基础、前瞻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并进行产学研合作;

9月9日,维科技术与钠创新能源签订协议,维科技术将参与钠创新能源A轮融资,钠创新能源则对维科技术钠离子电池生产优先保证材料供应等方面的支持。同时,维科技术将在江西维科产业园建设钠电产业化基地,项目初期拟建2GWh钠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将于2022年开工建设,2023年6月实现全面量产;

9月7日晚,传艺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拟同多方共同合作设立孙公司“江苏传艺钠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拟规划建设一期5万吨/年、二期10万吨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一期计划于2022年11月份开工建设……

电池网了解到,钠离子电池的制作工艺与锂离子电池基本相同,但材料成本优势格外显著。

如原材料方面,碳酸钠目前售价仅不到3千元左右/吨,相比于目前50万元/吨售价的碳酸锂而言,差距甚大。同时,由于钠离子电池目前还处于处于发展初期,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多样化,主流的技术路线包括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类及普鲁士蓝类等路线,各体系价格成本也各不相同。

另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使用硬/软碳,其中硬碳性能更好,软碳相比锂电池的石墨更具备成本优势;电解液使用六氟磷酸钠,对比六氟磷酸锂电导率更高,用量更少;集流体方面正负极都支持使用铝箔,比锂电池铜箔成本更低。

此外,由于两种电池技术路线大多相同,所以锂离子电池设备、工艺包括产线,几乎都可以兼容钠离子电池,因此目前电池产业链各企业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去推动钠离子电池落地,目前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正不断扩容,电池网粗略统计,国内已有不少公司着手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梳理

正极材料方面,容百科技已对外发布多款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规划2023年达到每个月千吨级出货;振华新材已实现吨级产出并销售,60亿元定增预案中也表示新项目兼容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当升科技推出新一代钠电正极材料,目前已完成工艺定型并向国内大客户送样;长远锂科、格林美、美联新材等企业也均有在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方面,贝特瑞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实现量产;翔丰华开发了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星城等企业也表示均有软硬碳技术储备。

电解液方面,多氟多已有千吨级的六氟磷酸钠产能,有稳定出货;天赐材料已有六氟磷酸钠量产技术,已在规划产能;瑞泰新材钠离子电解液目前处于中试阶段;新宙邦已具有生产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技术储备,产线规划尚处于前期阶段;中欣氟材计划2023年实现钠离子电池电解液相关产品产业化;永太科技等企业也均有布局钠离子电池电解液。

电池方面,宁德时代已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并致力于推进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中科海钠一期1GWh钠离子电池项目已开工,总规划5GWh;多氟多规划河南生产基地2023年底建成1GWh钠离子电池产能,广西生产基地规划于2025年建成5GWh产能;鹏辉能源自研聚阴离子正极和硬碳负极电池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派能科技已开发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并完成小试。

另外,像孚能科技、欣旺达、传艺科技、钠创新能源、立方新能源、圣阳股份、华阳股份、奥冠集团等电池企业,包括法国FARADION、美国Natron Energy等海外企业也均在布局。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汪浩在此前做客融直播时表示,从竞争格局方面来看,目前钠离子电池制造产业基本形成两种商业模式,一种以宁德时代为代表,作为锂电龙头企业,量产优势明显,有利于其快速抢占钠电市场;一种是以中科海钠为首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的新锐企业,其研发基础雄厚,涉及领域广泛,具备先行开拓市场潜力。

整体来看,目前已有多家初创企业针对钠离子电池进行产业布局,且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加快融资,同时除原有锂电池企业向钠电池领域延伸外,还吸引了部分传统能源、化工等领域玩家入局。

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显示,根据钠离子电池各潜在应用场景对电池的需求量进行测算,理论上,钠离子电池在100%渗透的情况下在2026年的市场空间可达到369.5GWh,其理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500亿元。

但是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仅有个别储能领域的示范项目,两轮车领域有订单,估计完全装机出货至少在2023年初,产品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市场验证和消费者体验反馈,因此大规模应用还没有稳定的刚性需求,即便是宁德时代已经明确将在2023年开始推出钠离子电池,EVTank预计钠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将在2025年之后。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下钠离子电池概念十分火热,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速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但目前钠离子电池的制备工艺并不完善,在实际生产成本方面也不具备优势: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此前讲到,2021年钠电池实际生产成本约0.7元/Wh左右,而当前行业平均磷酸铁锂电池成本约0.51元/Wh左右,三元电池0.64元/Wh左右。假设钠离子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顺利推进,当产能达到GWh级别时,钠离子电池的设备折旧费用降低,材料成本低的优势将会快速显现出来,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预计将比磷酸铁锂电池低30%-40%左右。

不过,从企业自身技术发展和产业布局等角度来看,以中科海钠为代表的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企业现在开始布局或许是最佳时机,尤其是针对正极材料技术路线的测试、研发应用,以选出更为优异的技术路线,从而率先实现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