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科信技术将向韩国客户供货 拟募资不超6亿扩产储能锂电池系统-资本-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科信技术将向韩国客户供货 拟募资不超6亿扩产储能锂电池系统

科信技术

图/科信技术

8月22日晚间,科信技术(300565)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科信聚力于近日与韩国S客户签订了《战略合作及长期采购协议》。本协议为框架协议,主要为韩国S客户拟在合作期间内,向科信聚力采购容量不低于300MWh锂电池产品,采购总价值不低于3.6亿元人民币(5400万美金)。

公告显示,韩国S客户为韩国电池系统经销商,在工商业、房车、家庭储能领域有多年的销售服务经验,较强的市场推广服务能力。

科信技术表示,上述框架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客户对公司锂电池产品的认可,符合公司中长期转型发展战略,符合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同日,科信技术披露定增预案,发行对象为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登志在内的不超35名,发行价格为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发行数量不超6240万股;募资总额不超约6亿元,募资净额将用于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

具体来看,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为5.4亿元,建设期24个月。项目将由广东科信聚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公司将购置生产设备、研发设备,进一步扩大储能锂电池系统产能规模,继续积极开展储能行业内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相关研究,为公司深度布局储能业务,参与电化学储能行业竞争提供发展动能。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新增2GWh储能锂电池电芯和系统组装生产线及相关配套产能规模。

科信技术称,为更好把握储能行业发展机会,公司拟通过本次发行进一步加大储能生态链方面的投入和布局,募集资金进行储能锂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开展储能电池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研发,以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同时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增强公司竞争能力,力争在未来储能领域中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为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注入成长动力。

据悉,科信技术成立于2001年,经过多年专业化发展和深耕客户需求,公司核心技术和销售人员能迅速把握市场技术趋势,发掘客户痛点,整合各方优势与资源,发掘客户差异化的场景应用需求。2016年,公司应运营商客户要求,提供体积小、容量高的通信应急备电产品用于厦门金砖会议的通信保障,开启了磷酸铁锂电池在网络能源领域应用的尝试。2018年,公司基于通信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在电源、电池、机柜结构等方面积累的技术能力,开始规划布局通信备用锂电池业务。2019年,公司逐步实现了电池BMS的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出48V集成式磷酸铁锂电池组并联备电的产品;同年,公司收购了Efore Oyj剥离的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电源技术公司,进一步增强公司在电源管理方面的技术实力。2020年,公司投资建设了磷酸铁锂电池中试线和电池PACK生产线,并推出了磷酸铁锂电池基站站点能源备电方案。2021年,公司完成专业储能技术团队的组建,设立广东科信聚力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确立全力开拓海外高端市场,逐步向家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发展的战略。2022年上半年,科信聚力年产约1GWh电芯产线开始设备安装与调试,首条产线确定为100Ah的超薄电芯,定位用户侧储能市场。

2022年上半年,科信聚力生产的磷酸铁锂标准电芯及模组已通过UL1973、IEC62619和UN38.3等认证。科信聚力生产的100Ah电芯为2U 100Ah(1U的高度为44.4mm,是通信行业常用的高度计量单位)电芯,电芯尺寸为5422078,相比传统的3U、4U电池,节约安装空间33%-50%,对于提升系统能量密度,降低系统成本以及节省空间有一定优势,且轻便占用空间小,更贴合于家储壁挂式应用场景。同时,科信聚力电芯产品客户实测数据与行业大型电池厂家的技术数据基本保持一致。公司产品在用户侧储能系统市场中较为独特的超薄优势,为产能消化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业绩方面,上半年,科信技术实现营业收入4.46亿元,同比增长13.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8.4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79.5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0.06元/股。

科研储备方面,截至2022年6月30日,科信技术总计拥有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5项;拥有专利314项,其中境内专利312项,境外专利2项。境内专利中包含发明专利38项,实用新型专利261项,外观设计专利13项。公司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会员,为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主导或参与了5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起草修订,其中48项行业标准已经印刷发行,其余标准陆续在制定、审核、发行过程中。

【责任编辑:梁小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