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何振红:公司的伟大不在于它成功时的光环-资本-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何振红:公司的伟大不在于它成功时的光环

 

 

【编者按】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商业,更需要商业之外的趋势和真相,洞悉趋势和真相的人才

有可能走远,人如此,企业如是。

自去年3月以来,中国铅蓄电池行业的环保行动整治风暴,让众多缺乏环保意识的

中小企业付出了惨重代价,淘汰者众;而今年春节以来的光伏行业也是“哀鸿遍野”,

亏损、倒闭、震荡等成为行业的热词。

当读完最新出版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何振红的卷首语文章时,笔者联想到

中国电池行业、新能源行业,不仅浮想联翩、深深感叹。是的,正如何社长所言,

低谷是一种逆境、一场磨难,其实也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它就像成

人礼一样,每次洗礼都使企业越磨越坚强,越练越不怯懦,逆境,只有逆境才能锤

炼出来伟大公司。公司的伟大,不在于它成功时的光环,而在于它身处低谷时的判

断力、决策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死去的都是在低谷中死去,生的辉煌都是从低谷

中走来,此所谓赢在低谷。

作为中国电池行业的门户网站,我们深知新能源行业、电池行业仍将经历市场商业

应用的低谷期,众多企业的投资还需要煎熬,在近期中国电池网的调查和走访中,

我们深知中国电池人的坚韧和信心,有理由相信,只有那些真正洞悉商业趋势和真

相的人或企业,才能致远,因为我们所从事的行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网予以

转载何振红社长的这篇文章,意在给中国电池人以思考和信心。赢在低谷!

                                                                                                                                                                   

中国电池网www.itdcw.com 评论员      2012年4月20日

以下为何振红文章:

 

做企业,难免会遇到低谷。今天,低迷、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给企业发展增添了难度,

一些企业会因此步入低谷。

该怎么对待低谷?低谷是一种逆境、一场磨难,其实也是任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常态。

它就像成人礼一样,每次洗礼都使企业越磨越坚强,越练越不怯懦,逆境,只有逆境才能

锤炼出来伟大公司。

“时来天地皆同力”,公司的伟大,不在于它成功时的光环,而在于它身处低谷时的判断力、

决策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死去的都是在低谷中死去,生的辉煌都是从低谷中走来,此所

谓赢在低谷。

举两个例子。2002年互联网寒冬时,马云的口号是“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人”,他坚信,谁

能熬得住谁就赢。十年磨砺,他们用事实证明了坚守的意义和价值。

2004年,TCL雄心勃勃地在欧洲实施了一场并购。当这场欧洲并购给TCL带来10亿亏损时,

李东生紧咬牙关,决不言败,用七年的坚韧演绎了鹰的重生,成为中国企业的“不死之鹰”。

这让我想起了木棍与竹子。当巨大的磨难来临时,也许你会觉得无法承受,好像一根木棍被

生生地弯成了180度,甚至听到了噼哩叭啦的断裂之声,这时,如果能“熬”住,木棍就会不知

不觉地变成韧性极强的竹子,奋力一弹,站得溜直溜直。我相信,没有当年的“熬”和“韧”,阿

里巴巴和TCL就不可能有今天。

今天,不少企业在过坎。除了宏观大势带来的坎之外,有的坎是领域性的,比如“空心化”让实

业举步维艰,有的坎是企业自己造成的,比如经营不善、判断失误等。一道坎,一次磨练,稍

有不慎或应对不力,企业就会滑入低谷。

如何赢在低谷?

积极的心态。你无法保证企业发展一路坦途,那就积极应对,把低谷看成大锅底部,任何方向

都是向上的,那就在跌宕起伏中积极蓄势,努力行动。

信心。滑入低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你完全可以相信,只要你想活,你一定能活下

去。这样你就会带着希望、自信与力量上路。

快速适应环境。逆境比顺境更能造就企业,企业家必须学会快速适应环境,谁先适应恶劣环境,

谁就能抢占先机。

创新。走出低谷,需要突破。那是别人没走过的路,没去过的地方,没有什么可模仿,没有什

么能复制,唯有创新。

请不要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坟墓。当不幸坠入低谷时,请记住:你就是自己的奇迹。这大概

就是赢在低谷的魅力。

作者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